“郑译”者,朝鲜人郑命寿(《清实录》中称之为顾尔马浑、孤儿马红)。“命寿,平安道殷山贱隶也,少为奴贼所掳,性本狡黠,阴输本国事情,汗信爱之。”郑命寿虽身为通事(译官),但得到皇太极崇信,又与英俄尔岱、马福塔“相为腹心”,且熟知朝鲜宫庭政治内幕,因此此人在清初的朝鲜事务中有很大的能量。 英俄尔岱、马福塔加上郑命寿形成一个处理朝鲜事务的核心团队,他们经常仗势欺人,操纵事机,且贪滥无状,对朝鲜王廷百般索取。朝鲜王廷对此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而郑译等通事官员则“敕行时横恣,赎人时操纵”,激起朝鲜人更大的愤慨。 崇德四年(1639),沈馆(朝鲜世子驻所)朝鲜官员郑雷卿、姜孝元等人,向清国刑部首告郑命寿等收受通事官员收受贿赂、盗窃贡物,结果却是“清国杀侍讲院弼善郑雷卿”,“书吏姜孝元亦一时被杀”。郑命寿等人的地位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崇德五年(1640),马福塔在出使朝鲜后暴毙,清人怀疑是朝鲜人下“慢毒”和“诅咒”而致。次年英俄尔岱乘查勘朝鲜通明事之机,命令敕使逮杀朝鲜义州府尹黄一皓。双方的仇恨可见一端。 (四)、崇德年间多尔衮与朝鲜王廷的关系 前已谈到多尔衮在攻击江华岛时,与朝鲜王室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在以后的几年里发展成为一种私人性质的关系,多尔衮当上摄政后说:“朝鲜国王因予取江华,全其妻子,常以私馈遗。先帝时必闻而受之。”不但如此,多尔衮在清太宗时期权高位重,也是朝鲜需要刻意结交的人物。 多尔衮还与作为质子留驻沈阳的朝鲜世子建立了比较良好的个人关系。多尔衮撤军时,朝鲜国王长子李(即昭显世子)、次子李淏(时为凤林大君,后即国王位为朝鲜孝宗)作为质子随军而行,还有大臣质子及家属从人等200余人。这时的多尔衮是朝鲜王室刻意结交的人物,朝鲜仁祖一再命令从人“务在恭顺”。 在长期驻留沈阳期间,朝鲜世子逐渐与清朝贵族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甚至引起朝鲜国王的猜忌:“(世子)久处沈阳,一听清人所为,出入于回猎戎马之间,所亲狎者皆武夫厮卒,专废讲学,惟事货利。”其实朝鲜世子跟从清人狩猎、“专废讲学,惟事货利”也是不得已的事,朝鲜世子不得不满足清朝贵族的大量“需索”。 朝鲜世子年龄比多尔衮稍长,虽然多尔衮总在前线奋战,双方的直接接触不多,但关系应该比较密切。例如,崇德五年(1640),朝鲜世子第一次归省,“质可王、九王等请世子于其家行饯宴,一大君及从臣等并参。”临行,清太宗也“邀世子行饯宴,一大君亦参。”多尔衮的“饯宴”当以私人性质为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