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时序 >

考证学与历史研究(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7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 祁龙威 参加讨论

《资治通鉴》取材丰富。据马端临《文献通考》引高似孙《纬略》所说:“《通鉴》采正史之外,其用杂史诸书,凡二百二十二家。”其中五代一段所参考的史书最多,约近50种,碑碣数种。以“实录”而论,司马光等所见者除梁、唐、晋、汉、周五代的而外,还有《南唐烈祖实录》、《后蜀高祖实录》、《后蜀后主实录》。其中高远撰《南唐烈祖实录》,至南宋时已残缺。《宋史·艺文志》著录20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13卷,并注明“缺第八、第十二卷”。再后这些《实录》都已失传。清“四库馆臣”读宋王禹偁《五代史缺文·自序》,谓以补《五代史》360卷之缺,不得其解。不知所补者即《五代实录》,凡360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范质《五代通录》条)已为清邵晋涵辈所不及见者也。可见,《通鉴》所参考的五代史料之丰富,是后人无法比拟的。
    《通鉴考异》所处理史料的纷错复杂之状,已远过于裴松之《三国志注》。兹举数事以见大略。
    (1)参证群书,取长弃短,去伪存真。
    《通鉴》:唐明宗天成元年,“是岁,吴越王镠以中国丧乱,朝命不通,改元 宝正。后复通中国,乃讳而不称。”
    《考异》曰:“阎自若《唐末汛闻录》云:‘同光四年,京师乱,朝命断绝,镠遂僭大号,改元保正。明年,明宗锡命至,乃去号,复用唐正朔。’《纪年通谱》云 :‘镠虽外勤贡奉,而阴为僭窃,私改年号于其国。其后子孙奉中朝正朔,渐 讳改元事。及钱俶纳土,凡其境内有石刻伪号者,悉使人交午凿灭之。惟今杭 州西湖落星山塔院中有镠封此山为寿星宝石山伪诏,刻之于石,虽经毁,其文尚可读,后题云:宝正六年,岁在辛卯。明宗长兴二年也。其元年即天成元年 也。好事者或传曰保正,非也。’余公绰《闽王事迹》云:同光元年春,梁策钱镠为尚父,来年改宝正元年。永隆三年,吴越世宗文穆王薨。林仁志《王氏启运图》 云:同光元年,梁封浙东尚父为吴越国王。寻自改元宝正。长兴三年,吴越武肃王崩, 子成宗嗣。公绰、仁志所记年岁差谬,然可见钱氏改元及庙号,故兼载焉。至今两浙民 间犹谓钱镠为钱太祖。今参取诸书为据。”
    (2)取证于碑碣等可靠史料,理清纪年上的交错混乱,分别是非,交代去取之故。
    《通鉴》:周太祖显德元年冬十一月,“北汉主疾病,命其子承钧监国,寻殂”。
    《考异》曰:“刘恕云:《世宗实录》、《薛史·帝纪、僭伪传》皆云显德二年十一 月,刘崇卒。《大定录》云显德二年春,旻 (即刘崇)病死。《纪年通谱》:显 德二年,崇之乾祐八年,冬,崇死。显德三年,承钧改元天会。(宋)开宝元年 ,承钧之天会十三年,死。开宝二年,继元改元广运。(宋太平)兴国四年,继元之广运 十一年也。河东刘氏有国,全无纪录,惟其旧臣中书舍人直翰林院王保衡归朝后所纂《 晋阳伪署见闻要录》云:甲寅年(周显德元年)春,南伐,败归。夏,周师攻围。旻积忧劳成心疾,是冬,卒。钧即位,丁巳年(显德四年)正月旦,改乾祐十年 为天会元年。又云:钧丙戌年(唐天成元年)生,二十九嗣位,年四十三卒。右谏议大夫 杨梦申奉敕撰《大汉都统追封定王刘继颙神道碑》云:‘天会十二年,今皇 帝践祚之初年也。’‘十七年,继颙卒。’末题:‘广运元年,岁次甲戌, 九月丙午朔。’今按周广顺元年辛亥,旻即帝位,称乾祐四年。显德元 年甲寅,旻之乾祐七年也。旻卒,钧立。显德四年丁巳,钧改 乾祐十年为天会元年。宋开宝元年戊辰,钧之天会十二年也。钧卒,继元立。 开宝七年甲戌,继元改天会十八年为广运元年。据历,是岁九月,丙午朔。(太平)兴国 四年己卯,继元之广运六年也。钧以唐天成元年丙戌生,至显德元年甲寅嗣位,乃二十 九矣。钧及继元逾年未改元,盖孟蜀后主、汉隐帝、周世宗之比也。诸书皆传闻相因, 前后相戾,惟《晋阳见闻录》、《刘继颙碑》岁月最可考正,故以为据。”
    以上既是一幅北汉主三代的世系图,也是一帧北汉与中原诸朝纪年的对照表。这是刘 恕从杂乱的史料中,进行归纳比较的结果。
    不读《通鉴考异》,即无由深知《通鉴》取舍史料的广博而审慎。近人傅斯年指出, 从《通鉴考异》,可以看到我国史料学的成熟。
    然而司马光等仍有“以意忖度”的失误。例如关于后唐庄宗封秦王李茂贞为秦王问题 ,《通鉴考异》的结论就是错的。按欧阳修《五代史·李茂贞传》与《通鉴》均谓李茂贞以岐王进爵秦王,当在后唐同光之世,即庄宗灭梁入洛之后。而《庄宗实录》记李茂贞于同光元年十一月遣使贺收复,已称秦王,自后皆称秦王。至二年辛巳制,有“秦王李茂贞可封秦王”云云。《通鉴考异》认为“岂有秦王封秦王之理?”并断言:“必是至是时,始自岐王封秦王也。”清儒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据《旧唐书》及凤翔《法门寺碑》等确凿史料指出:“《实录》所书本不误,温公以意改之,却非其实。”盖早在唐昭宗时,已改封李茂贞由岐王为秦王。至是,后唐庄宗“乃因其旧封授之,锡以册命 ”。故云:“秦王可封秦王。”“《欧史》之误,与温公同。”温公,即司马光。
    近人曹聚仁写《现代中国通鉴》,深感取信于读者的不易。他说:“历史的基本条件就是要传信,不能‘传信’,只好‘存疑’,假使最低限度的真实性都站不稳,即就不必谈其他了。”(曹聚仁《现代中国通鉴序》)由此可见,史料考异对历史研究是多么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