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周积明 参加讨论

    “四库学”之名,其源无以考索。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台湾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昌彼得先生在《“四库学”的展望》中叙说曰:“‘四库学’名称,我不知何时始见于文献。1983年台湾计划影印文渊四库时,我写了一篇《影印四库的意义》一文中,即标出了“四库学”一辞。”(注:昌彼得:《“四库学”的展望》,载于《两岸四库学》,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主编,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初版,第1页。)无独有偶,1983年7月出版的《汉学研究通讯》2卷3期上,发表了时任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研究所所长刘兆祐的文章,题目为《民国以来的四库学》,文中说:“到了民国,从事《四库全书》有关问题研究的风气很盛,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为了使这门研究工作,成为有系统的学识,我称之为‘四库学’。”可见,“四库学”之名比较正式出现的时间大约是80年代之初。昌彼得先生与刘兆祐先生不约而同提出这一概念,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关于“四库学”的发生,昌彼得先生曾有论说:“因为《四库全书》收录的繁富,修纂的过程又极复杂,故近代颇有专门研究其书的。或研究《四库》纂修的经过,或辑录有关《四库全书》的档案,或研究《四库》焚毁的情形,或研究《四库》著录图书的版本,或考证《四库提要》的谬误,故有‘四库学’之名。”(注:昌彼得:《影印四库全书的意义》,载1986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册1。)台湾中兴大学胡楚生教授亦言:“盖自《四库全书》编纂完成之后,有关《四库全书》统纂之计划、编纂之人员、编纂之场地、贮存之地点、提要之撰写、检索之方式、编纂之得失等等,问题浮现,而逐渐形成一‘四库’之‘学’,深受学术界之关注。”(注:胡楚生:《杨家骆教授对于“四库学”的贡献》,载《两岸四库学--第一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1998年初版。)这些解释可谓概括周全。但如果作更具体的探讨,笔者以为,如下两点是必须特别提出的:
        首先,乾隆时期《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是一项巨大的文化工程。尽管清王朝在修书的过程中,焚毁、窜改大量典籍,但无论如何,清中叶以前中国文化的重要典籍大体上已收罗入《四库全书》之内,并在特定的视野中加以系统的部勒,从而构成中国古代最为庞大与完备的知识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四库全书》并非一部孤立的丛书,与它相配套的《四库全书总目》不仅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宠大、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书目,而且以其纵横八极的“剖析条流、斟酌古今、辨章学术、高挹群言”,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部学术批评史和学术文化史。《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珠联璧合,旁加《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荟要总目》、《四库全书荟要提要》、《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研究空间,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论题,潜藏着重大的学术价值,正是如上内容,奠定了“四库学”的根基。
        其次,《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虽然光辉夺目,但由于“成于众手,迫之以期限,绳之以考成”,“不免因陋就简”,“纰漏之处,难可胜言”。余嘉锡先生叙说其间的编纂问题说:“古人毕生精力,专著一书,其间抵牾,尚自不保,况此官书……十余年间,办全书七部,荟要二部。校勘鲁鱼之时多,而讨论指意之功少。中间复奉命纂修新书十余种,编纂佚书数百种,又于著录之书,删改其字句;销毁之书,签识其违碍,固已日不暇给,救过弗遑,安有余力从容研究乎?”(注: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叙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正是因为问题复杂庞大,方有专门之学的发生。事实上,“四库学”正是以“究谬补正”为最初的台阶而展开自己的历程。
       
        纵观“四库学”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乾嘉之际至光宣年间
        《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问世之初,学者的日记、文集、读书笔记或藏书志之中已有评述之辞。如王昶在《湖海诗传》卷十六《蒲褐山房诗话》中评价《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学上的地位和价值:“《提要》二百卷,使读者展阅了然。盖自列史艺文、经籍志及《七略》、《七录》、《崇文总目》诸书以来,未有闳博精审如此者。”语甚明晰。“乾嘉诸儒”中对《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间有不满”者,则因其钦定的特殊地位,“不敢置一词,徽文讥刺而已”(注: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叙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与此同时,学术界对于古籍的考证进一步深入。这些考证“虽不标明是针对四库提要而发,实际上,却对提要作出了许多纠谬补正”(注:胡楚生:《中国目录学研究》,华正书局1986年版,第272页。)。嘉庆四年(1789),阮元在浙江巡抚任上,广泛搜集四库阙书,抄录进呈,并仿《四库全书总目》的体例,为各书撰写提要,道光年间由其子阮福刻成《四库未收书目提要》五卷,其“纠补”意识也是十分显然的。
        道、咸以降,清廷权威失坠,学术界对《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的态度发生分歧,“信之者奉为三尺法,毁之者又颇过当”(注: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叙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从“不敢置一词”到“毁之者过当”,虽然都不是正确的学术立场,但能够“毁之”而不是尊若神明,便意味着客观研究开始拥有萌芽与发展的可能性。光、宣年间,有三部关于《四库全书》的专门著作出版。它们是《禁书目合刻》、《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与《郘亭知见传本书目》。
        《禁书目合刻》是两部书目的合刻本。一部是归安人(今浙江吴兴)姚觐元光绪八年编成的《禁书总目四种》(即四库馆奏准《全毁书目抽禁书目》、浙江省《禁书总目》和河南省《违碍书目》)(注:因将全毁、抽毁分开来算,故称为“四种”,实则只有三种。),所收全毁抽毁书籍(包括部分重复的在内),总计达2611种(内含石刻21种);另一部则是光绪末年邓实搜访所得的《江宁官本违碍书籍目录》残稿,改题为《奏缴咨禁书目》,其中前半部与姚氏书目中河南省《违碍书目》大致相同,后半部分“则为江宁省奏缴书目及各行省咨禁书目,为姚本所无”。两书并汇为《禁书目合刻》后,于光绪三十三年刊入《国粹丛书》。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标注》的作者邵懿辰,字位西,“以举人仕京师,为内阁中书、刑部员外郎,入值军机处”(注:曾国藩:《劭位西墓志铭》,《续碑传集》,卷55。)。邵氏王平喜欢搜购珍善古籍,碰到宋元旧版、名人抄本,便随手记录在手头常翻的《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的条目之下,并加进该目录以外的部分知见书目,日积月累,蔚为大观。当时其书稿曾在友朋间广为传抄,朱琦、缪荃孙、周星诒、孙诒让、黄绍箕、王懿荣等都有批校和增补。宣统三年,其孙邵章根据胡念修传抄本加以校订,附录诸家批注于各题之下,定名《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刻印行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