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周积明 参加讨论

    正如作者所自信宣称的,该书“在中国首次以--新的哲学、新的知识论、新的方法论,施之于古老的《四库全书》”,“站在学术无国界的立场上……从整个世界整个知识来观察《四库全书》”,从而以一种宏大的气魄以及全新的视野和研究方法,真正地使“四库学”具有了学科性、整体性、文化性与世界性。从价值和意义上言,杨家骆的《四库全书通论》列入民国时期“四库学”的“典范”著作之列本是当之无愧,但他所指示的研究方法和方向却因“受了历史的拘束力”,未能在“四库学”研究者中引起回响,形成一种研究常态。故此,本节所列书籍中,不得不把杨著排开,以显示当时真实的潮流和研究范式,而这一遗憾,正如后文将讨论的,事实上表明了“四库学”的内在缺陷。
        3.民国时期的“四库学”,由于众多学者投入,研究方向不断开拓,内容日益丰满完善。台湾学者林庆彰所主编的《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在第三编中,对1900以来“四库学”的研究内容有一个目录学上的检讨,其分类为:
        一、四库全书
        概述;纂修研究;著录研究;辑佚与版本;七阁四库;影印事宜;禁毁与续修;四库未收书目与苑委别藏
        二、四库全书荟要
        三、四库全书总目
        概述;纂修研究;学术思想;分类与各类研究;提要补正;影印与笺注
        四、目录与工具书
        简明目录、标注;四库索引丛刊;其他(注: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出版,1994年。)
        台湾学者刘兆祐与杨晋龙对于“四库学”研究的问题亦有论列。刘兆祐将民国以来“四库学”分四类排比:(一)四库全书的修纂与概述;(二)四库全书的目录与版本;(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补正与研究;(四)四库全书的续修与影印。(注:刘兆祐:《民国以来的四库学》《汉学研究通讯》2卷3期,1983年7月。)杨晋龙则在《“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一文中列举了“四库学”研究的问题:1、促成编纂的问题;2、思想归宿的问题;3、总目名称问题;4、抄本、刻本的问题;5、成书时间问题;6、编纂动机的问题;7、内容删改的问题;8、文字狱相关的问题;9、影响学术的问题;10、价值评价的问题。(注:杨晋龙:《“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4年3月,第4期。)
        如上总概,大致可以表现本世纪以来“四库学”的分支方向和基本内容,而民国年间的研究,已基本涵盖这些领域。据林庆彰主编《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民国时期的“四库学”论著达275种。除前文所述陈垣《四库全书考异》等数种书外,杨家骆的《四库大辞典》与《四库全书学典》;任松如的《四库全书叙》、《四库全书答问》;郑鹤声的《四库全书简说》;黄云眉的《从学者作用上估计四库全书之价值》;林鹤年的《四库全书表文笺释》;王重民的《四库抽毁书提要稿》及其编纂的《办理四库全书档案》;陈垣的《四库全书编纂始末》;郭伯恭的《四库全书编纂考》;叶德辉的《四库全书总目版本考》;叶启勋的《四库全书目录版本考》;钱穆的《四库提要与汉宋门户》;周云青的《四库全书提要叙笺注》、林鹤年的《四库全书表文笺释》、张舜徽的《四库提要叙讲疏》、陈乃乾在《清代禁毁书目四种索引》的基础上编纂的《索引式的禁书总录》,等等,都以其独到的贡献,推动民国年间的“四库学”规模大备,并达到较高的水准。
        第三阶段:1949年至今
        1949年以后,两岸三地的格局形成。“四库学”在台港与大陆有不同情势的发展。
        (一)台港地区的“四库学”
        台湾的“四库学”,50年代尚无大的起色,6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则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据林庆彰主编的《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与刘兆祐的《七十年来有关四库全书的著作》(1911-1983),至1992年年底,台湾“四库学”的论著达221种,其中不少论著卓有创见。如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昌彼得研究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发现与浙江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出入颇大”,殿本颇有于人名、干支、卷数误记,或文义不通顺处,浙江本皆于改正;殿本浙本于每类目后总计卷数之不同;殿本提要之文,浙本颇多增补者,几乎无卷无之,所增之文自数字至百余字不等;殿本提要亦有文字较繁,浙本予以删削者,所删字数自数字至数十余字不等;殿本浙本叙述文字歧异,而辞藻之典雅,浙本远逊于殿本;殿本悉依全书陈列之顺序而编次,浙本大抵依撰者时代之先后。其列入存目之书,两本编次之差异更多,且有所列之卷次不同者;殿本浙本所著录之书不尽同。而浙本中“不可解”的可疑点又甚多。由此,昌彼得先生抉示出“四库学”中人所未见的一大疑案:浙本为什么与殿本有如此之大的差异,浙本究竟是何人何时主编,浙本对殿本的改易与出版是否隐蔽着清廷政治斗争的消息。(注:昌彼得:《跋武英殿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增订群书题识》,台湾商务1997年10月。)据笔者所见,这一问题至今尚未得到足够的注意和令人满意的解答。台湾故宫博物院文献图书处的吴哲夫先生在“四库学”上深有造诣。其所著《四库全书纂修之研究》、《清代禁毁书目研究》、《四库全书修书处工作人员之遴选与管理》、《四库全书的人事管理》、《四库全书修纂动机的探讨》、《四库全书缺失考略》、《四库全书收录外国人作品探求》、《四库全书经部春秋类图书著录之评议》、《四库全书史部奏议类图书著录之评议》、《四库全书子部小说家类图书著录之评议》、《四库全书荟要纂修考》、《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荟要择录图书标准的探讨》、《四库全书所表现的传统文化特色考探》等一系列论著,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学养与宽广的视野,在台湾“四库学”界拥有广泛的影响。哲夫先生的“四库学”研究侧重于文化一路,而这一路在传统“四库学”中从来是薄弱环节。东吴大学刘兆祐承继余嘉锡《四库全书辨证》与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的研究并有进一步开掘。其所著《四库著录元人别集提要补正》,“主要是补胡、余二氏之不足……胡玉缙的〈补正〉于元人别集的版本部分,但据藏书目录的记载,所以难见详密;余嘉锡的〈辨证〉于元人别集,仅及〈白云集〉、〈弁山小隐吟录〉及〈一山文集〉三则而已”。作者“详阅今存诸善本,諟正四库所著录元人别集提要之误,尤于诸书之版本,多所补正”(注:刘兆祐:《民国以来的四库学》《汉学研究通讯》2卷3期,1983年7月。),对于“四库学”多有裨益。杨晋龙《“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一文,以其敏锐的思维,对“四库学”的历史和现状从宏观上加以检讨,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先入为主的臆见、轻信权威的误导、规过前人的心态、习惯从“订讹补阙”等等负面谴责的角度来看待《全书》和《总目》,作者呼吁:改变研究的方式,直接从《全书》和《总目》内容的“了解”上着手,目的是突显两者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亦即放弃“政治史”的研究观点,改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研究(注:杨晋龙:《“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中国文哲研究集刊》,1994年3月,第4期。)。这一主张与笔者1990年撰著《文化视野下的〈四库全书总目〉》的思路遥相呼应,表现了“四库学”创新的内在要求。此外,如杨晋龙的《〈四库全书〉订正析论:原因与批判的探求》;罗炳绵的《四库全书编集重心的转变》、《纪昀的学术思想与四库提要的立场》;黄宽重的《四库全书本得失的检讨--以程洺的〈洺水集〉为例》;盖博坚的《清代考据学的发展--顾炎武和四库全书》;林庆彰的《四库馆臣篡改〈经义考〉之研究》,等等,都以其创新性令人耳目一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