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地域 >

“四库学”:历史与思考(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周积明 参加讨论

    台港“四库学”中,部分硕士、博士的学位论文占据一席之地。如昌彼得指导的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许文渊的硕士论文《清修四库全书之目录学》;吴哲夫指导的中国文化大学历史研究所计文德的硕士论文《从四库全书探究明清间输入之西学》;乔衍崟琯指导的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庄清辉的硕士论文《四库全书总目经部研究》;香港新亚研究所严耕望指导的李孟晋的博士论文《四库著录唐人别集二十种提要考》,等等,由此表明了“四库学”在台湾学术界的重心位置,也有利于“四库学”的继往开来。
        工具书的编纂是民国以来“四库学”的传统,早在30-40年代,就有邓衍林的《四库全书总简目索引》、陈乃乾的《索引式的禁书总目》、魏鲁男的《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张崟的《文澜阁四库全书大事年表》、王重民的《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以及杨家骆的《四库大辞典》、《四库全书学典》等“四库学”的专门工具书出版。70年代以来台湾的“四库学”,亦在“四库学”工具书的编纂上有重要成绩。如陈有方的《四库简明目录指南--A Guide to The Ssu-K'u Ch'uan-Shu》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指南--A Guide to The Wen Yuan Dauilion Ssu-K'u Ch'uan-Shu》;台湾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下属《四库全书》索引编纂小组主编的《四库全书文集篇目分类索引》(学术文之部、杂文之部、传记文之部)、《四库全书传记资料索引》(附字号索引)、《四库全书艺术类分类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的《四库经籍提要索引》,等等,都是“四库学”蓬勃发展的有机部分。
        检视台湾的“四库学”,还有一点必须提及,即“四库学”之“学”的意识在台湾较为自觉。1983年昌彼得与刘兆祐不约而同提出“四库学”概念;1991年吴哲夫在台湾政治大学文哲研究所开设“四库学”课程,至今未曾中断,而大陆的院校以及研究机构,迄今尚无同类课程开出;1993年10月至1994年3月,林庆彰编纂《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其第三编为“四库学”,收入条目983条,而在林著之前,“四库学”在目录分类上从未作为一个独立的类目出现;1998年,台湾淡江大学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了“两岸四库学--第一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在“四库学”二百年来的历史上,以“四库学”为旗帜的学术研讨会尚属第一次。此外,刘兆祐于1983年著《民国以来的四库学》,发表于《汉学研究通讯》第2卷第3期之上,文虽过于简略,但其“学”之意识是明确的。1994年杨晋龙在《中国文哲研究集刊》上发表《“四库学”研究的反思》,从“学”的视野去总结既往研究的得失,而此种类型的文章,在大陆上是不多见的。
        台湾学术界和出版界对于“四库学”乃至整个中国的古籍研究和文献保存还有一个重大贡献,这就是对《四库全书》的选印和全印。
        《四库全书》纂修工程告竣后,全书共缮写七部,分藏北京皇宫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盛京(今沈阳)文溯阁、热河(今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但“书成不及百载,而文汇文宗文澜文源次第毁于兵燹,顷所存者只文渊文溯文津三本”。“九一八之变,文渊阁藏书,又遭劫掠……文津、文澜两部,亦均有残阙”。故自民国初年始,学者便强烈呼吁“亟为影印”《四库全书》,“以广流传”。其意一在避免《四库全书》再受侵害,“为《永乐大典》之续”;二在满足文人学子对《四库全书》的广泛需求。但由于政局动荡,人、财、物不能集中调配,各方意见亦难于统一,影印全书之事屡屡受挫,遂不得已从全印改为选印。《国风》半月刊将第3卷第6期(1933年9月16日出版)专辟为“选印〈四库全书〉问题专号”,可见当时舆论的焦点。经学术界、出版界会同努力,1934年7月到1935年7月,《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由商务印书馆分四期陆续出版,共选书231种,其中,经部61种、史部19种、子部34种、集部117种。1969年,在王云武的主持下,台湾商务印书馆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悉付重印,并从70年代初始,陆续影印出版了《《四库全书珍本》第2至12集,并编印了《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诸佚书》,通称《四库全书珍本别辑》,至少,《四库全书珍本》13集以15976册的规模行世,其所印书1878种,占文渊阁《四库全书》总数3459种的54%。经此珍本十三集的影印,“虽无全书之名,已有全书之实”。
        《四库全书珍本丛书》的出版,并未了却商务印书馆影印全书的心愿。1982年,商务借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请求终于得到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同意。1986年3月,《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问世,全书连目录索引在内,共1501册。尽管对于《四库全书》的全书影印,历来有反对意见,如洪业以为:《四库全书》除三百余种孤本外,“其余三千余种,大都徒俱充栋之壮观而已,毋需多费纸墨焉”(注:洪业:《〈四库全书总目及未收书目引得〉序),哈佛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1932年。)。顾颉刚也在《四部正讹》的序言中说:“我常觉得影印《四库全书》是件极蠢笨的举动,徒然使得世界上平添了许多错误的书,实非今日学术界所应许。”但这些批评并不能抹煞影印全书的功绩。事实上,价值的判断最具主观性。洪、顾先生认为无价值的书,未见得一定无价值,更未见得永远无价值。台湾《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出版后,大陆即购进230套影印本和100多套缩微品,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台湾影印本为蓝本,缩至32开重新出版。这些回应,足以显示学术界对全书影印的渴求。近十年来两岸三地学术界对《四库全书》影印本的广泛应用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四库学”的深入进展,更有力地表明,《四库全书》的影印,并非徒劳的“多费纸墨”或误传谬种,而是有功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
        除商务印书馆选印、全印《四库全书》外,台湾艺文印书馆也于1963年在朱家骅和董作宾的倡导下,印行了《四库善本丛书初编》,凡1294卷。台湾地区的“四库学”正是在这些选印、全印《四库全书》的热潮推动下取得了可观成绩。
        和台湾比较起来,香港地区的“四库学”要薄弱得多。林庆彰主编的《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仅著录香港地区“四库学”论著4种,尽管这一统计不一定全面完整,但其所反映的情况大体是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周康燮主编的《四库全书之纂修研究》,该书将陈垣、黄云眉等著名学者研究《四库全书》的论文集结,1990年由香港大东图书公司出版,为“四库学”的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此外,裴开明著《四库失收明代类书考》,填补了以往讨论的一个空白。
        (二)大陆地区的“四库学”
        50-60年代的大陆地区,“四库学”平稳发展。余嘉锡的《四库全书辨证》、胡玉缙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邵懿辰撰邵章续录的《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以及《清代禁毁书目(补遗)》、《清代禁书知见录(外编)》等著作与资料的相继出版,表明了学术界与出版界对“四库学”的关注。著名目录学家王重民早在三十年代即在“四库学”上深有成就。1930年他曾出版《四库抽毁书提要稿》;1934年,他又据陈垣由集灵囿军机处及内阁大库起居注等处抄出来的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与侯植忠从大高殿军机处抄出来的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益以诸家文集或他书旧载有关《四库全书》的文件,汇编成《办理四库全书档案》出版,从而为“四库学”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基础。1964年,王重民先生在《北京大学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论四库全书总目》一文,“根据纂修《四库全书总目》的政治目的和时代背景,阐明乾隆帝为什么要做这一工作的原因,并依次说明《四库全书总目》的纂修过程、内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问题”。就学术功力而言,重民先生之作自然是高人一筹,但在风行其时的阶级斗争史学范式的影响下,该文的分析重点是“认识它(即《四库全书总目》)的阶级性和它是怎样为乾隆的反动政治服务的”(注: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4页。),这样的思维取向自然会伤及其学术水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