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陈垣对清史研究的贡献(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清史研究》 牛润珍 参加讨论

三、考论清代学术与图书文献
    援庵对清代学术文献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全面调查《四库全书》、论衡清人学术著作、考证清代著述之作者与版刻、总结清代学术等方面。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编成的一部巨型丛书。自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书至民国四年(1915)文津阁本《四库》移贮京师图书馆,120多年几乎没有一位学者能识其全貌,至于其成书过程、抽毁情况及原因,更是茫然。援庵积10多年之功研读《四库全书》,摸清了《四库》收书多少种和卷数,存目多少种和卷数,全书页数、册数、字数,过万页之书及部头最大之书等。计收书3461种,99309卷;存目6793种,93551卷。全书共2290916页,分装36275册,总字数99700万。部头最大者是清代学者张玉清等编《佩文韵府》。对于《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他根据《乾隆御制诗文集》,撰成《编纂四库全书始末》,采用编年体,以事系年,逐年逐事排列,记述了乾隆三十七至五十七年(1772-1792)《四库》征书、采进、修纂、核校、补改、装订入阁等情况。清廷编纂《四库全书》,对图书查禁极严,有些书录入《四库》,又被检查撤出。援庵依据乾隆宫廷档案,撰《四库撤出书原委》(答余季豫[嘉锡]书),考出周亮工、吴其贞、李清等人的书被撤出的原因,指出:因周亮工《读画录》诗有“人皆汉魏上,花亦义熙余”之句,清廷视为“违碍”;又因吴其贞《书画记》有“春宵秘戏图”,清廷以为“猥亵”,所以撤出。撤出的书还有李清《诸史同异录》、《南北史合注》、《南唐书合订》、《历代不知姓名录》,周亮工《闽小记》、《印人传》等凡11种。援庵还撰有《四库提要中之周亮工》,以四库馆乾隆五十二年以后删改之《提要》底本,与广州小字本对校,录出被删改之周亮工等各条,“以抉其隐”。英年早逝的史学家储皖峰读此文,“爱不释手”,认为:“此文极不易作。一、倘不见四库馆提要原本,中有纪氏涂去周亮工名笔迹,虽知祝堃签出《读画录》诗句认为违碍,究不知实际扣除或抽改之内容为何若?二、倘不将各本加以比较,固不知广州小字本行款有疏有密与殿本异,亦不知湖州本后经挖改行款不一。又《空同集》条,原本‘周亮工书影载’,文津本漏改,亦未删;又《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条,原本‘周亮工书影曰……固亦无不可矣’。凡百三十九字,文津本亦漏改。不经对校,又何从知其尚保留原本痕迹耶!”(20)
    援庵在主持“清室善后委员会”的工作时,还曾“带领北京大学学生清点了文渊阁所藏的《四库全书》,并亲登文渊阁,将文渊阁书排列的函、架次序,按原来排放位置,画出《文渊阁书排架图》。之后,又清理了原存于御花园摛藻堂内的《四库全书荟要》”。“在点查武英殿刻书处时,又在其中发现了《四库全书》中撤出准备销毁而未毁的书,有李清《诸史异同录》、周亮工《读画录》等的残本,都是很难看到的书”(21)。由于援庵能看到外界看不到的书,故能洞晓《四库》撤毁书籍之原委。
    至于《四库》及《提要》本身的错误,援庵亦多有驳正。其撰《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尤所注意者,《四库》著录及存目之书,因《四库提要》于学术上有高名,而成书仓猝,纰缪百出,易播其误于众”。“其蔽盖由于撰释家类提要时,非按目求书,而惟因书著目,故疏漏至此,今特为之补正”(22)。
    清四库馆臣依据《永乐大典》,辑出《旧五代史》。援庵发现《辑本》传写脱误、庙讳改字、率意改窜处甚多,凡胡虏夷狄等字,莫不改易或删除,因撰《旧五代史辑本发覆》,曰:“一百五十年来,学者承诵引据,以为薛史真本如此,信奉不疑,而孰料其改窜至于如此。今特著其忌改之例,以发其覆。”(23)清人为何如此删改呢?援庵曰:“今乃辑佚,何能轻易其词?此义馆臣岂不知,然而仍效昔人改窜中秘书之故智,欲以一手掩尽天下目者,其视清朝之心实与明季诸人无异也。不过一则阳斥之,一则阴指之而已。呜呼!四库馆之开,清之据中国百三十年矣,士大夫之心理仍若此,此其故亦耐人寻思哉!”(24)援庵此论不仅阐明了清代学术文献之隐曲,又揭示了清朝封建专制下汉族士人之心态。傅增湘为此书作序,曰:“乾隆中叶,海宇安和,文治勃兴,号为极盛之世”,“而孰知隐伏于士大夫之衷曲者,固深挚而不可磨灭如是耶。其外之虔恭愈甚,斯其内之厌弃也益深,君子观人心之未亡,而知国事尚有可为也。援庵之为此编,殆亦有感于是”,“凡有清一代敕编之籍,官撰之书,皆可遵循此例,窥寻笔削之旨以揭其缚束钤制之威。是援庵此作,宁独为薛史发其覆乎?”(25)
    对于清人的著述,援庵亦多有精辟评论。他称赞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的编辑工作,而病诟官编《全唐文》,曰:“严氏编《全上古文》,亦先编目,凡百三卷,有刻本,即名《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晋南北朝文》,每人作一小传(每文注出处),极费力,极有用。后来《全上古文》刻本,即按此目录所指定之出处,抄出付刻也……凡易找之书,不必抄刻,难得之书及散篇然后抄之……但抄易校难,若抄而不校,无用也。近因故宫新印李北海《岳麓寺碑》,尝取《全唐文》一校,原来《全唐文》脱去四百字。官僚所编之书,如此其不可靠也。《全上古文》当少此病。且《全上古文》注出处,《全唐文》不注出处,一塌糊涂,殊可笑也。”(26)又曰:“若能将严辑《全上古文》按笔画繁简先编一姓氏通检,则检书较易。此种工作,似尚未有人为之,亦一憾事也。”(27)
    其论王昶《金石萃编》,肯定此书编纂体例而嫌弃其文字错漏,曰:《金石萃编》“体例甚佳,而所录文一塌糊涂,试以现存拓本校之,错漏百出。此事非亲力亲为不可,王兰泉晚年患目,《萃编》悉委门下代撰,故其谬如此。如《全唐文》等官书,其谬尤甚,不可不注意也。”(2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