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明宪宗实录》,成化十二年九月乙卯。 (17)(18)赵克生:《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 (19)同治《霍邱县志》卷十《人物志五》、卷十四《艺文志一》。 (20)参见潘星辉:《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第9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1)万历《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灾伤》。 (22)邱濬:《大学衍义补》卷二十《治国平天下之要·制国用·总论理财之道上》引陆贽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3)《明英宗实录》,正统五年十二月辛卯;《明世宗实录》,嘉靖二年九月甲午。 (24)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第111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5)杨联陞:《报--中国社会关系的一个基础》,载《食货月刊》第3卷第8期。另载杨联陞:《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第59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7;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杨联陞卷》,第870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6)《子夏易传》卷一《周易·上经乾传第一》,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 (27)张文:《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角色》。 (28)《救荒活民书》卷下《救荒报应》。 (29)相关情况可参见赵克生:《义民旌表:明代荒政中的奖劝之法》。 (30)同治《霍邱县志》卷十《人物志五》。 (31)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第111页。 (32)游子安:《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第17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33)嘉庆《怀远县志》卷二十《传耆旧》。 (34)乾隆《颖州府志》卷六《名宦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载:邵型,隆庆元年知蒙城,“岁饥捐俸以赈,蒙人立祠,肖像以祀之”。 (35)光绪《凤阳府志》卷十七《宦绩传》;光绪《寿州志》卷十六《职官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 (36)乾隆《泗州志》卷九《人物志》(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光绪《泗虹合志》卷十二《人物志下》(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5):“孙仁,泗人,家饶于赀。值岁荒,族邻负官租千余金,仁慨为代偿。” (37)嘉庆《怀远县志》卷二十《传耆旧》:义“性至孝悌,……抚恤孤寡,恩义备周。时值嘉靖二、三年大荒,巡抚胡公劝赈,公于凤、怀两县捐粟千石,胡公贤之,欲闻于朝,授以冠带,固辞”;又,杨时秀之《明故处士西湖宋公墓志铭》:“嘉靖二、三年,岁值大歉,巡抚胡公籍大姓以劝众,翁慨然输粟数百斛,因命以冠服,自称犁锄人不敢拜。胡公嘉其良善而慰劳之。翁又复私出粟以赈。时道殣相望,乃与里居之南,约贫民以掩骼,而出息以偿其劳。其义尚种德类如此。年四十余,家益绕足,谦退自居,尊贤敬士,恤贫睦亲,识与不识皆慕其名,郡邑士大夫见之者咸敬而重之。” (38)魏丕信:《18世纪中国的官僚制度与荒政》,第49页 (39)张文:《荒政与劝分:民间利益博弈中的政府角色》。 (40)《明宣宗实录》,宣德八年四月戊戌、五月庚午、九年二月庚戌。 (41)《明宪宗实录》,成化元年十月壬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