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王时期的政治统一与族群整合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载:“(开元)二十五年(737),武艺病卒,其子钦茂嗣立,诏遣内侍段守简往册钦茂为渤海郡王,仍嗣其父为左骁卫大将军、忽汗州都督。钦茂承诏赦其境内,遣使随守简入朝贡献。”大钦茂“承诏赦其境内”,说明渤海对唐渤宗藩关系的确认。另据《唐会要》卷三六《蕃夷请经史》载:“开元二十六年(738)六月二十七日,渤海遣使求写《唐礼》及《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许之”。(44)从时间上看,求写《唐礼》等书的渤海使者应该就是随段守简入朝贡献者。下文的讨论说明,大钦茂正是借助这些书籍的内容推行了政治改革措施,因而也说明大钦茂学习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意念大概在他继位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极可能是一位代表靺鞨族群利益的亲唐派。 大钦茂的政治改革是以强化王权、促进国家的政治一体化为目标的,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则推行府州县制。与本文讨论有关的,主要体现在对地方统治体制的整合方面。从渤海朝唐记录看,自开元二十五年最后一次出现大首领朝唐以后,再没有大首领朝唐的记录,而代之以“臣”,说明渤海王权对诸部落的控制力逐步强化,从而为府州县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从本文的视角出发,对于渤海地方统治制度的新发展,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前文已提及,大武艺时期出现了若忽州、玄菟州、木底州三个府州之名,笔者考证这三州是唐安东都护府管辖下的高句丽遗民府州,随着高句丽遗民流入渤海而在渤海初期暂时保留。这三州的特点是“并无城池。是高丽降户散此诸军镇,以其酋渠为都督、刺史羁縻之”,也就是说,它们与诸靺鞨部落一样,都是渤海国内族群分立的制度体现。到了文王重新厘定京府州县,很显着的变化就是取消了上述三州,并且在新确定的州名中,再无类似的高句丽降户州。把这种变化看作是对高句丽遗民自治权力的取缔当不为过。 其二,据《新唐书·渤海传》载,渤海新厘定的府州包括:“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领龙、湖、渤三州。其南为中京,曰显德府,领卢、显、铁、汤、荣、兴六州。貊故地为东京,曰龙原府,亦曰栅城府,领庆、盐、穆、贺四州。沃沮故地为南京,曰南海府,领沃、睛、椒三州。高丽故地为西京,曰鸭渌府,领神、桓、丰、正四州;曰长岭府,领瑕、河二州。扶余故地为扶余府,常屯劲兵扞契丹,领扶、仙二州;鄚颉府领鄚、高二州。挹娄故地为定理府,领定、潘二州;安边府领安、琼二州……又郢、铜、涑三州为独奏州。涑州以其近涑沫江,盖所谓粟末水也。”从这段记载中不难发现,渤海对于诸京、府做了历史追溯,而这种追溯的依据又恰恰是大钦茂从唐所求写的《三国志》与《晋书》。就渤海国的统治范围而言,《三国志·东夷传》记载的相关族群有夫余、高句丽、沃沮、挹娄、秽(貊)。《晋书》卷97《东夷传》记载的相关族群则有夫余、肃慎。渤海对京、府渊源的追溯正在上述范围内,而同时出现肃慎与挹娄也表明其是对两书内容的综合。 留给我们的问题是,渤海设立京府之时,为何要做此追溯。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并无靺鞨故地。关于渤海建国之初是否曾称“靺鞨国”引起过学界热议。(45)但无论如何,在唐代史料中,包括着名的“鸿胪井碑”,都曾将当时的渤海人记作“靺鞨(羯)”。那么为什么在对诸府州的追溯中,偏偏没有靺鞨呢?实际上,在三个独奏州中,涑州一般认为其地在今松花江中游地区,当即粟末靺鞨故地,这里能够成为独奏州,说明渤海统治者对其祖先生活的区域还是有所记忆和尊示,但是仍然未明言靺鞨故地。据《新唐书·渤海传》,“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接下来便记载了渤海“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充分说明大氏欲以“渤海”作为新的族称,并刻意抹去“靺鞨”记忆。当然,在诸书有关渤海朝唐的记录中,开元九年(721)以前,都称“靺鞨”,包括“靺鞨渤海郡王大祚荣”这样的表述;(46)自开元九年始,主要称“渤海靺鞨”,偶见“渤海”;到天宝五载(746)以后,则改以“渤海”为主,只有少数“渤海靺鞨”的表述了。这说明“去靺鞨专称渤海”是一个日益强化并逐渐为外界所接受的过程。 前文也已论及,靺鞨人与高句丽遗民是渤海初期两大族群,那么作为靺鞨出身的渤海统治者为何要刻意回避“靺鞨”呢?笔者认为,由于靺鞨人的文明化水平低于高句丽人,同时部分靺鞨人,包括王族大氏还曾臣属于高句丽,因此用靺鞨族群意识融合高句丽人是很难做到的,因此从高王大祚荣开始,利用唐朝册封其为“渤海郡王”这一在东亚政治圈普遍认可的政治名号的机会,“去靺鞨专称渤海”,构建一个新的认同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追溯靺鞨故地的必要。进一步看,将渤海领土分别追溯为靺鞨以前的各族群故地,恰恰是为了超越靺鞨,构建新的渤海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钦茂甫一继位,派人赴唐所请之书中便特别列入《三国志》、《晋书》,可谓思虑深远。正因为对京、府的追溯是根据《三国志》、《晋书》的记载进行的,因此对高句丽(高丽)故地无所回避。当然,高句丽故地的保留,也可能与高句丽遗民在渤海国内的特殊地位有关,或者说表明在大钦茂时代高句丽遗民仍保有一定的特殊地位。而这种特殊地位的取缔是以渤海政局的一次剧烈动荡为代价的。下节我们就来考察一下这场政治动荡背后的族群因素及其对渤海族群意识演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