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李成市:《围绕渤海史的民族与国家--超越民族国家的境界》,载《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6,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2005年,第140页。 ②李成市:《围绕渤海史的民族与国家--超越民族国家的境界》,载《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6,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2006年,第144页。 ③李成市:《围绕渤海史的民族与国家--超越民族国家的境界》,载《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6,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2006年,第143页。 ④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50页。 ⑤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叶江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14页。 ⑥魏国忠等:《渤海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12-213页。 ⑦周一良:《论宇文周之种族》,载《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48页。 ⑧范恩实:《论隋唐营州的靺鞨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1年第1期。 ⑨徐居正:《东文选》卷33《表笺》,转引自孙玉良:《渤海史料全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第400页。 ⑩杨军:《靺鞨诸部与渤海建国集团》,《民族研究》2006年第2期。 (11)唐于开元五年(717)设平卢军,治营州。 (12)《旧唐书》卷39《地理志二》。相关考证,参见范恩实:《渤海“首领”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2期。 (13)此据《册府元龟》卷971《外臣部·朝贡四》,大蕃来朝在开元二十三年三月。另据《册府元龟》卷975《外臣部·褒异二》,大蕃来朝在开元二十四年三月乙酉。 (14)贺姓也未见于高句丽史料中。如果从名的首字“祚”与大祚荣名的首字相同看,有可能祚庆是一个靺鞨人的名字的音译,贺则是借用的汉姓。 (15)菅原道真:《类聚国史》后篇“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四月戊子”条下。 (16)黑板胜美编新订增补“国史大系”第6卷《类聚国史》,于“桓武天皇延历十五年(796)四月戊子”条注曰:“土,大永本、伊本、大本作士。”因此有国内学者认为“土人”当系“士人”之误,即指那些“由于‘学习(文)道、(武)艺而分别掌握了或文或武的或二者兼备的本领,从而在社会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地位,也确有可能成为大小官吏们的后备队伍”的人。参见魏国忠等:《渤海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43-244页。但《类聚国史》的编者参据各本仍以“土”为准,且原文为“渤海国者,高丽故地也……处处有村里,皆靺鞨部落。其百姓者靺鞨多土人少”,就文意而言,与“靺鞨”对称者,“土人(高丽)”优于“士人”。 (17)河上洋:《渤海的地方统治体制》,载《中朝关系史译文集》,姜维公、高福顺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年,第277页。 (18)范恩实:《渤海“首领”新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年第2期。 (19)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载李兴盛、吕观仁主编:《渤海国志长编(外九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6页。 (20)金毓黻:《渤海国志长编》,载李兴盛、吕观仁主编:《渤海国志长编(外九种)》,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20页。 (21)黑板胜美编『续日本纪』卷10、东京:国史大系刊行会、1935、111页。 (22)吴刚主编:《全唐文补遗》第8辑,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年,第47页下栏。 (23)黑板胜美编『续日本纪』卷13、东京:国史大系刊行会、193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