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人物 >

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史学理论研究》 谢贵安 参加讨论

三、饶宗颐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创新
    饶宗颐在史学正统论的研究上创新之处随处可见,这里只举其大要。
    第一,首次详尽考辨史学正统观各种概念及其起源。作者开篇便提出问题:史学正统论“说者以为起于宋,似是而实非”,并根据欧阳修的观点,认为正统论起源于最早的史书--《春秋》中,因为《春秋》作为编年体,必须首先确立正统观然后才能着手编修,“正统之确定,为编年之先务,故正统之义,与编年之书,息息相关”,“治史之务,原本《春秋》,以事系年,主宾胪分,而正闰之论遂起”(第1页)。在早期的史学编年体中,为了解决“纪年存统之法”,因此产生了“统纪之学”。统纪之学是编年体史书处理正统与否的学问,对此饶氏解释道:“编年以立统绪,故谓之‘统纪之学’。”对统纪之学进行有系统思考和讨论的,似始于唐代姚铉、皇甫湜及随后的叶水心等人。姚铉编《唐文粹》于卷三十四特立“正统”一目,并收皇甫湜《东晋元魏正闰论》一篇。接着宋代叶水心在为朱黼《纪年备遗》写的序中明确提出“统纪之学”,并影响及后世,“元、明、清以降,学人沾沾喜为正统之辨,犹是叶说统纪之支裔”(以上所引皆为第3页)。
    同时,饶宗颐对正统的各种概念一一作了考释。其一,从词源上对“正统”的概念作了溯源及讨论。认为“正统”一词本于“一统”,“夫一统之事,始于秦,而从空间以言‘天下一统’之称,恐亦导源于此”(第4页)。其二,对“正统”之“统”与“本纪”之“本”作了训释,认为二者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前所述,正统论起源于编年体的《春秋》,那么明显反映正统观念的“本纪”与正统是何关系?饶氏作了令人叹服的回答,指出:“帝王之史称为本纪,裴松之(论)《史目》谓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揆之汉儒经说,以统训本,则本纪之与统纪,于义亦有关联”(第5页)。统纪之学便是正统论的翻版。其三,饶氏又追溯“正统”一词被赋予“帝王受命”含义的渊源,发现“以正统一词用之帝王之受命,则有东汉季傅干之《王命叙》”,《王命叙》分析了光武中兴的四条理由,第一条便是得“帝皇之正统”。追溯至此,饶氏并未裹足不前,而是根据傅文“自我高祖袭唐之统,受命龙兴”,“世祖攘乱,奄有帝宇”之句,继续追溯其源头,进而证明此文是续班彪的《王命论》而作,当时班氏认为汉为尧后,故以汉朝上接帝尧之统。因此,正统一词被赋予帝王受命之概念,应该是从班彪开始的:“可见正统归运之论,至班氏而愈加奠定。自此以降,受命之帝王,罔不据此以立论。”(第7-8页)。其四,饶氏还考辨了正统概念与历法及音乐的关系。指出“统之观念与历法最为密切”,引《封禅书》谓“推历者以本统”(第8页)。又指明“乐理亦言一统”(第4页),“音乐言统,原起于汉”(第9页)。并根据陈寿祺所辑伏生《尚书大传·尧典篇》所述之音乐理论,指出该文“论八音之理,中有七始,乃天统也。以七始为天统,与天音(五声)、天化(八音)相配,是天统二字原本于乐律古义”。像这样全方位对正统概念进行条分理析的学者尚不多见。
    第二,作者对五德终始说的起源作了新探,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一般认为,五德终始说出于邹衍,但饶氏指出“今以新旧资料合证之,实当起于子思”(第10页)。他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证明:(一)根据荀子《非十二子》责思孟子的话“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证明五德终始说起于子思甚至更早。(二)饶氏发现,《马王堆老子甲本》后的《佚书》有五德终始的思想,如该文称:“胃之德之行。不刑于内胃之行……德之行。五(行)和胃之德,四行和胃之善”,“与其月k1p910.jpg(体)始,无与终者,言舍其k1p910.jpg而独其心也。”饶氏将该文与《孟子万章》中“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等思孟思想相比较,指出二者“若合符节”,“故疑此《佚书》即思孟之遗说”。饶氏还特地分析了五德与始终的内在联系,认为:“其始与终,而曰金声,曰玉振者,盖以乐为喻。古之乐次,以金奏为终始。……此儒家之乐教也。以此比德之起始与完成,有如金奏之敲悬镈与击玉磬也。德之成亦如乐之成。”他进一步分析道:“乐而后有德,德之成而舍月镈而行,故与有始而不必与有终;善者则贯澈始终,故有始必有终。德则不然,德为天道,故可舍体而专一其心,不以形求之,自然如天道之流行,悬诸天地而皆准。此当为子思之五德终始说。曰善曰德,析言之:一形一气;形者与其体;而气则舍之。一为人道,一为天道,天与人正相应。”《佚书》为思孟之学说,后来出现的邹衍五德终始说似必由此而衍生,故饶宗颐断言“邹衍倡五德终始说,似本此为基础而恢皇之”,这是颇有见地的观点。(三)饶宗颐还发现,《汉书·严安传》载严安上书所引邹衍五德终始之说“政教文质者,所以云救也”,与《史记·高祖纪赞》所引三代文质相救的学说“周人承之以文;文之蔽,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忠”观点相似,而唐司马贞《索隐》明确指出《史记·高祖纪赞》“此语本出子思子”,饶氏以此证明邹衍之说实起源于子思:“三代文质相救之义,原出子思,而邹衍、董生、太史公皆秉之立论。”这种于细微处发现内在联系的学术创新,表明作者的过人之处。
    证明邹衍学说起于子思后,饶宗颐并没有否定邹氏的学术价值,而是实事求是地承认他对于五德终始说发展的贡献:“德之五及终始二词,实本于子思,而邹氏扩大其义,以论朝代更易之德运。”当时以终始为名或专治终始的著作尚有数种,“惟邹衍则取以解释人事,以阐明帝王应运而兴之道理,构成其所创之历史哲学”(第12页)。邹衍的著作有《邹子终始》五十六篇(已佚,《汉书·艺文志》保留目录),《史记·孟荀列传》称其著作“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饶氏归纳邹衍学说为三点:第一,确定每一代帝王的命运,各有其在五行上所属的先天德性;第二,根据五行相胜,互相生克,推演为五德始终,创立帝王更迭的循环学说;第三,将一年之“纪”,扩大为历年之“纪”,成为大型的终始学说(第13-23页)。当时五行学说有常胜与不常胜二种,邹衍“执常胜之说以解释历史,不沾沾于名实,从极大处落墨,故有其成就”。由于来源于子思,因此“邹氏仍以儒家伦理为基本,而主张尚德”。这种对邹衍学说性质的判断,令人耳目一新,极富启示。以往认为,春秋战国相互争鸣的百家中,孔孟儒家与邹衍阴阳家各为其中一种,但经饶氏这一鞭辟入里的分析,能够让人清醒地了解儒家与阴阳家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