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白话本国史》的修订及相关问题的思考(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张耕华 朱伟明 参加讨论

《复兴本国史》是1934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此时离《白话本国史》的初版已有11年,离“第四版”的修改也有8年。该书第十八章“八国联军和辛丑条约”叙义和团事,其观点、叙事及措辞等,如说“中国从海通以来,所吃外国人的亏,不为不多了,自然,朝野上下,都不免有不忿之心”。说“堂堂大臣,如何也会相信这种愚蠢之说呢?”说“拳匪是起于山东的,本亦无甚大势力。而当时巡抚毓贤,加以奖励,其势遂渐盛”等等,都与《白话本国史》初版本相同。“第四版”新加的有关义和团起源、名目等叙述,此书一无叙述⑨。可以推想:1930年代初,当吕先生撰写《复兴本国史》再次涉及义和团的史事时,想起了数年前有关义和团的修改事,他自行检点,早先“初版本”的有关文字,大致并无不妥,故叙事、措辞等,都延续未变。“第四版”有关义和团起源及门派之名目等,实无详述之必要,故多不采入。唯“初版本”中属于个人的评述(见前文划线部分),则未有录入。核对吕先生后来所撰的另几种中学教科书,情况也是如此(见下文)。由此笔者推断,“第四版”的修订,并非吕先生所为,而是商务印书馆编辑的代笔。
    《白话本国史》的第一次修订,改动的只是有关义和团的一段文字,显然,也就是这一段文字,在初版后的二三年里,逐渐显示出与社会舆情、学界思潮的相悖。大约自1920年代起,思想界对义和团的评价发生了转折。其中,1924年是重要节点。此年,孙中山、陈独秀的态度转向最值得注意。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多次有“拳匪之乱”、“野蛮暴乱,为千古所未闻”的说法;写《建国方略》时,提法也未见改变⑩。然而到1924年重新阐述“三民主义”时,观点便发生了大转变(11)。陈独秀在1918年撰写《克林德碑》,说义和团是中国史上“一段可笑可惊可恼可悲的往事”(12)。到了1924年发表《我们对于义和团两个错误的观念》,便全部推翻以前的看法,说义和团“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一部分荣誉”!说它“是中国民族革命史之悲壮的序幕”(13)。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阐述,意味着国民党意识形态的新整合、新调整;而大革命前的陈独秀,青年毛泽东称他是“思想家的明星”(14),其社会影响可见一斑。舆情的变化,自会对教育界产生影响。1926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大会,其议决案之第一项便是强调:当下的教育方针,应随时代而转移,应向国民灌输民族主义。“历史教科书,应多采取吾国民族光荣之历史,及说明民族衰弱之原因”(15)。《白话本国史》对义和团一段的修改,自与此时学界思潮、社会舆情之转变有
    关。而这一切也自然会影响到出版界,尤其是教科书的出版和修订(16)。
    通读吕先生前后的著述,其对义和团的观点看法,甚至是行文中的一些习惯性措辞、叙事的顺序,基本没有变化。最早如1917年出版的《国耻小史》,其叙义和团事,就有“堂堂当国大臣”云云(17),且这种句式、语气在后来撰写的几种教科书中都反复出现(18)。这真所谓“入识最初而终身不可变异者”矣(19)。然而,先生岂不知他的看法与社会舆情、学界思潮之相悖?他既不愿随波逐流、随意改变自己的观点,又不愿不顾外界舆情,故后来所撰的教科书,对此大都是中性的叙事,不作评论,也不掺入个人的意见。然而,意见可以不说,史实不可回避。如义和团的“戕教民、杀教士、焚教堂、拆铁路、毁电线;见洋货则毁,身御洋货的人,目为二毛子,则杀”等(20),在他后来所撰的中学教科书中,都未作回避(21)。当然,外界形势、社会舆情的变化,对吕先生的撰述、尤其是中小学教科书的撰述,还是会有影响。193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也是吕先生所撰。其第二十八章“八国联军之役”云:“当时的拳民,亦有相当的勇气。然既无训练,又专恃血肉之躯,自不足以当大敌。”又引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第五讲》所载西摩的话为注释(22)。这也显示了他顾及社会舆情的一面。总之,坚持自己的观点看法,不刻意回避史实,但也适当顾及社会舆情,这大约是吕先生的基本态度和处置宗旨。而《白话本国史》的第二次修订(即“宋金和战”的修改),其社会背景及吕先生的态度、宗旨,大致与之相同。只是有关“义和团”的评述不太引人注意,未引出查禁、诉讼案罢了。
    《白话本国史》的第二次修改,涉及的是“宋金和战”一段(23),其时代背景,王文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论及。此次修改,主要删去(一)作者对岳飞、秦桧史事的意见,(二)涉及岳飞的几段史料。与第一次的修改一样,修改替换的篇幅也大致保存一致(“宋金和战”初版共9页半,修订本也9页半)。然而,因涉及的版面较多,且删去的文字多,增补的文字少,故排版上特别将其中3页的叙事改排为罗列式,甚至有五六个字便换行的,以能撑足九页半的篇幅。其结果,便弄得此节与全书的叙事风格、版面样式不甚一致。
    有关“宋金和战”的史事,在吕先生早年撰写的《本论·砭宋》和《关岳合传》已有专门的叙及。《本论》共12篇(24),写于1915、1916年间,其中《砭宋》一篇有对“宋金和战”的评述。《本论》当年未曾发表,仅在师友同好间传阅。金松岑先生有“海上七君子诗 武进吕诚之思勉”诗云:“吕子老弥谦,声容和且柔。少壮气遒崒,舌辩不肯休。著为本论篇,符统斯匹俦。体道而用法,谓是赅九流。”(25)可见《本论》的稿子,金先生是阅过的,且为金先生所激赏。比较《本论·砭宋》与《白话本国史》“宋金和战”一节,其叙述之文字、引用之材料、所表达的意见,完全相同。《砭宋》几乎可说是《白话本国史》“宋金和战”一节的初稿底本。
    《关岳合传》是吕先生早年所撰的通俗读物,191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的后半部为岳飞传。其第一章论“秦桧”(26),对秦桧的史事多有辨析(27),然书中对岳飞史事的评述,大致按当时社会流行的看法来写。同一段史事,又几乎同时撰写,《砭宋》与《关岳合传》何以截然不同呢?据先生《自述》,1914年的暑假后,他进入中华书局任编辑。他说“予本好弄墨,但在书局,所从事者,均系教科书教授书参考书之类,颇觉乏味。”(28)《关岳合传》是吕先生任职中华书局时所撰,列入中华书局的“学生丛书”,性质与教科书、教授书、参考书相近,大约当时此类书籍,都须按书局的要求撰写,而不能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融入。所谓“颇觉乏味”,盖也由此?而《关岳合传》仍按流俗的看法撰写,盖也由此。
    总之,吕先生有关“宋金和战”的看法,始于1915年的《本论·砭宋》,1923年《白话本国史》沿袭之。自1935年发生《白话本国史》案后,除了出版社约请撰写的教科书,未见有先生专门讨论“宋金和战”问题的文章。但撰写教科书,则不能避开不写,故1936年中学生书局版的《初中标准教本本国史》、1937年商务版《更新初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及1944年开明版的《吕著中国通史》(下)都有专节的叙述。其中,《吕著中国通史》“南宋恢复的无成”一节云:
    秦桧的意思,是偏重于对内的。因为当时,宋朝的将帅,颇为骄横。“廪稍惟其所赋,功勋惟其所奏。”“朝廷以转运使主馈饷,随意诛求,无复顾惜。”“使其浸成疽赘,则非特北方未易取,而南方亦未易定。”(叶适《论四大屯兵》语,详见《文献通考·兵考》)所以要对外言和,得一个整理内部的机会。……高宗既无进取的雄才,自然意见与之相合。于是用为宰相。一一三九年,宗弼回上京。挞懒南走。至燕京,为金人所追及,被杀。和议遂废。宗弼再向河南,娄室再向陕西。宋朝此时,兵力已较南渡之初稍强。宗弼前锋至顺昌,(今安徽阜阳县)为刘锜所败。岳飞从湖北进兵,亦有郾城之捷。(今河南偃城县)吴璘亦出兵收复了陕西若干州郡。傥使内部没有矛盾,自可和金兵相持。而高宗、秦桧执意言和,把诸将召还,和金人成立和约。(2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