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著作 >

宋代《孙子》注作论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国学学刊》 魏鸿 参加讨论

《孙子兵法》爲春秋末年军事家孙武所着①,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兵书着作。尽管此书仅十三篇,约六千字,却以其卓越的战略思维、丰赡的军事思想构筑了一个较爲完备的军事理论体系,成爲中国兵学不朽的经典,被後世誉爲“百代谈兵之祖”。②中国古代兵学的注释之学远不如儒学发达,《孙子》注构成了兵学注释学的绝对主体,因此,历代对《孙子》的注释不仅是孙子兵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集中反映着中国古代兵学注释学的方法、成就和特徵。这一点在宋代《孙子》注作中体现得尤爲突出。宋代严峻的边防形势和“文人论兵”风潮共同激荡出《孙子》注作的高峰,并通过《孙子》注阐发兵学理论、融合兵儒异见,深刻影响了传统兵学的发展道路。本文拟在综合考察宋代《孙子》注家的基础上,对宋代现存诸家《孙子》注逐一考论,并从中归纳出宋代孙子注作的总体成就和特徵。
    一、宋代孙子诸注家
    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是第一个爲《孙子》作注的人,此後,对《孙子》的注释之作便绵延不绝,自三国至宋,见诸载籍的《孙子》注家有三国魏王淩,吴沈友,南朝梁孟氏,隋张子尚、萧吉,唐李筌、杜佑、杜牧、陈皡、孙镐、贾林,五代张昭(施子美《施氏七书讲义》引)、何延锡等十余家。据曾经与修《崇文总目》的欧阳修説:“余顷与撰四库书目,所见《孙子》注者尤多。”③《四库全书》本在这段话後还有“一有‘至二十余家’五字”的小字注。结合历代书目的记载,至北宋中期,《孙子》注有“二十余家”应该是较爲可信的。
    宋代是中国传统兵学发展的一个高潮④,也是《孙子》注作大发展的时期。就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宋代注家北宋有卢察、梅尧臣、王皙、何氏、沈起、麻皓年、张预等,南宋有王自中、王彦、陈直中、叶宏、何畴、郑友贤、施子美等,总计十余家,几近宋以前《孙子》注家的总和。这些《孙子》注作与宋代孙子兵学的发展相伴生,大致可以分爲三个发展阶段:
    低迷期:宋初至宋夏战争爆发
    从宋初到宋夏战争爆发的近八十年,宋廷建立并完善各种政治制度,逐步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对於兵学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相反,出於防范民间反叛、巩固政权的需要,宋廷对《孙子》等兵书采取禁止政策。宋初颁发的《宋刑统》中规定:“诸玄象器物、天文、兵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⑤如果説,这一规定还主要承袭唐律而来,并不代表宋廷对兵书有特殊的防范之心的话,那麽,嗣後数十年间,禁兵书的律条一再被重申,就很难简单地用制度的因袭来解释了。就在澶渊之盟签订不久的景德三年(1006),宋真宗下诏:“天文兵法,私习有刑,着在律文,用妨奸僞。”除了一些经过特批的阴阳、卜筮之书之外,其他天文、历算、兵书等均“不得存留及衷私传习”,如一月之内不上缴,即予处死。⑥尽管这类法令执行起来难免打些折扣,仍然对孙子兵学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起码在官方层面上使兵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冰封期。
    从现存史料来看,这一时期,爲《孙子》做注释的只有卢察一家。卢察是宋太宗时宰相卢多逊之子。卢多逊以交通秦王赵廷美而被贬死朱崖,卢察尚在幼年,跟随母亲过着困厄潦倒的生活。景德二年(1005),他参加了科举考试,荐在高第,却被人告发。按照当时规定,罪臣之子是不能参加科考的。虽然当时的政治风向发生了转变,他最终被録取,但仅以闲曹授官。此後,他多年任官州县,仕途偃蹇,卒於宝元二年(1039)。尹洙爲他做墓志铭,称他撰有“《孙子》注”三卷。⑦该书不见载於诸家书目,可能并无传世本。考察卢察入仕的时间,恰爲北宋禁兵书之际,他的《孙子》注未能引起反响当与此有关。
    繁荣期:宋夏战争至北宋末
    宋夏战争是宋代孙子兵学研究的一个转捩点。宋仁宗天圣十年(1032),元昊继承父位,先後攻陷回鹘之甘州和西凉府,并接受契丹册封,称西夏王。从景佑元年(1034)起,西夏频繁骚扰北宋边境,尤其是康定元年(1040),元昊攻延州,宋大将刘平、石元孙战殁,给宋廷造成极大震动了改变边防形势,宋廷在加强武备的同时,也开始重视兵学,不但将《孙子》立爲官学,修纂大型兵书《武经总要》,组织校订秘阁所藏兵书,而且致力於培养和选拔懂兵书韬略的将领。世风所趋,广大文人群体也积极研兵、论兵,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孙子》注作。据《郡斋读书志》记载,“仁庙时天下久承平,人不习兵,元昊既叛,边将数败,朝廷颇访知兵者,士大夫人人言兵矣。故本朝注解孙武书者,大抵皆当时人也”。⑧可见,在“文人论兵”潮流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个注释《孙子兵法》的高峰。
    此期的《孙子》注家主要有梅尧臣、王皙、何氏、张预等。梅尧臣是宋代着名诗人,其注释《孙子》约在宝元二年到康定元年(1039-1040)之间,即宋夏战争大规模爆发之前的一段时间内。王皙是北宋中叶的着名士人,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其注《孙子》当在宋夏战争爆发以後,较梅尧臣稍晚。何氏,生平不详,但其注孙子多引《武经总要》,又无“武经七书”相关内容,撰成时间当在《武经总要》成书到《武经七书》颁定之前,即仁宗庆历五年(1045)到神宗元丰六年(1083)之间。张预,生平不详,可能是北宋地方武学教谕,所注《孙子》大约成书於徽宗时期。⑨梅、王、何、张的注作後被集入《十一家注孙子》,至今存世。
    以上四家之外,此期见诸史料的《孙子》注家还有二人,一爲沈起。一爲麻皓年。沈起,字兴宗,庆历二年(1042)进士高第。曾率部讨平“庆州军变”,又曾出使契丹,不辱使命。熙宁五年(1072)爲广南西路经略使兼知桂州,积极筹备讨伐交趾,次年,坐边议罢。《宋史》説他“生平喜谈兵,尝以兵法谒范仲淹,仲淹器其材,注孙武书以自见”。⑩麻皓年,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熙宁七年(1074)三月,“知制诰王益柔言:‘试将作监主簿麻皓年尝注《孙》、《吴》二书及唐《李靖对问》,颇得古人意旨,兼自撰《临机兵法》,甚精当。欲望许进所注书,或可采録,乞加试用。’从之”。(11)可见,麻皓年的《孙子》注当时进献了朝廷,但该书究竟下落如何,他本人是否得到了试用,史料均无详载。沈起既通兵学,又有军事经历,麻皓年不但注释《孙子》,而且爲《吴子》、《李靖对问》作注,他们显然都是兵学专家。可惜的是,他们的注作都没能流传下来,甚至在宋人的目録着作中也不见任何记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