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和少昊是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两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代表着上古时代两个显赫的部族或部族集团。根据文献记载,他们居住在东方,属于夷人集团系统。 关于太昊和少昊的时代、地望、社会发展阶段及相互关系等,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梳理关于太昊和少昊的文献记载入手,结合传说地望内的考古发现和考古学文化的变迁,进而对太昊和少昊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 一、关于太昊和少昊的传说 先秦两汉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太昊和少昊的记载,下面分而述之。 (一)太昊 先秦时期关于太昊的记载,主要有以下几条: 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陈,大皞之虚也。(《左传》昭公十七年)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自太皞以下,至于尧、舜、禹,未有一姓而再有天下者。(《逸周书·太子晋解》) 有木,青叶紫茎,玄华黄实,名曰建木,百仞无枝,有九,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皞爰过,黄帝所为。(《山海经·海内经》) 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釐,乘釐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山海经·海内经》) 何世而无嵬,何世而无琐,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荀子·正论篇》) 历大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楚辞·远游》)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昏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其神句芒。(《逸周书·月令篇》) 成书汉代的《淮南子·天文训》云:“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其神为岁星。”与《逸周书·月令篇》、《吕氏春秋·孟春纪》、《礼记·月令篇》等基本相同。 综合以上文献所记内容,我们可以对太昊作出以下总结: 1.太昊不是某一具体人物的名称,应是具有密切关系的若干部族的联合体,可称之为太昊系部族。其时代早于颛顼、尧、舜等,而与黄帝、炎帝、共工、少昊等并列,属于传说时代的偏早时期。 2.太昊被后世尊为东方之帝,表明其事迹和活动区域与东方相关。 3.太昊系部族所在的地望,主要有三个区域: 一是豫东。“太昊之虚”在陈,陈在豫东淮阳一带,广义上可以认为在河南省的东部地区。 二是鲁西南。任、宿、须句三个小国是太昊的后裔。任之所在,杜注:“任城县也”,即今之山东省济宁市,无异议;须句,杜注:“在东平须昌县西北”,即今之山东省东平县东南(或西北);宿的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作简单的分析。 《春秋》隐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杜注:“宿,小国,东平无盐县也。”按一般的看法,宿在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与须句的位置相近。另《春秋》庄公十年记载:“三月,宋人迁宿。”《元和郡县图志》“泗州宿迁县”条下云:“春秋时宋人迁宿之地。”(注:《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31页。 )从地理位置和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以上两个宿,显然不是一地,杨伯峻先生也认为“此宿恐非隐元年经之宿。”(注: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1页。 )以宋国(商丘一带)与宿迁的相对位置及宋国的势力度之,宋人所迁之宿,以在靠近宋国的鲁西南豫东皖北一带较为合理。而鲁宋所盟之宿,很可能是鲁国西北边界上的一个邑。如以上所议可从,那么,作为太昊之后裔的宿国就应在鲁西南或豫东皖北地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