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唐宋变革说”三题(3)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牟发松 参加讨论

    据《宋史·吕公著传》,神宗熙宁元年(1068),“礼官用唐故事,请以五月御大庆殿受朝,因上尊号。公著曰:‘陛下方度越汉唐,追复三代,何必于阴长之日,为非礼之会,受无益之名?’从之”。吕公著所谓“度越汉唐,追复三代”,如上所述,正是仁宗以来士大夫群体的共同理想,而对于即将推行大规模变法的宋神宗君臣来说,这也是他们高悬于前的政治愿景。也是在熙宁元年,后来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在这年四月“始造朝”,受到神宗接见。《宋史》卷三二七本传载:“入对,帝问为治所先,对曰:‘择术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王安石此对,王夫之谓之“首以大言震神宗”(32),实际上也反映了当时士大夫急欲致君尧舜、复兴三代盛世的迫切心理。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虽然也是言必称“二帝三王”、“先王”,但他对唐太宗、魏徵君臣及其贞观之治,仍推许有加,认为“其所施设”大略可合“先王之意”,“三王以来未有如此盛时”。然而十年之后的他,为了激励神宗变法,竟以轻视的语气,谓唐太宗不足为法。当时朝野对“被遇神宗、致位宰相”的王安石也抱有极大期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33)同样是在熙宁初,因吕公著推荐而担任监察御史里行的程颢,在所上神宗《论王霸之辨》表中亦云:“陛下躬尧、舜之资,处尧、舜之位,必以尧、舜之心自任,然后为能充其道。汉、唐之君有可称者,论其人则非先王之学,考其时则皆驳杂之政,乃以一曲之见,幸致小康,其创法垂统,非可继于后世者,皆不足为也。”(34)程颢和吕公著均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对变法持保留态度,但他们三人在致君尧舜、超越汉唐的政治理想上,竟如此一致,表明仁宗以降士大夫在“度越汉唐、追复三代”的时代使命上,有着高度的共识和自觉。
    朱熹所谓“国初人……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如唐人”,若就政治、军事实力而言,显然是夸张不实,但朱熹说的是“礼义”、“经术”,非指硬实力,实际上他主要是说理学,因而他又说要待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即理学才发展成熟。若谓宋代理学之超迈汉唐,远承三代,则并非朱熹一人之见。如陆九渊《与李省幹书(二)》即称“惟本朝理学,远过汉唐”。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亦称“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35)。而宋朝理学之“远过”、“独优”于汉唐经学,即在于注重“义理”。用南宋末年大儒黄震的话,即是“汉唐老师宿儒泥于训诂,多不精义理”,“自本朝讲明理学,脱去训诂”(36)。而用内藤湖南的表述,则是宋代学者“怀疑旧有注疏”,“用本身的见解去作新的解释”,“自称从遗经发现千古不传的遗义”(37),其中最后一句即是张载所谓“为往圣继绝学”。陆九渊曾说:“韩退之言轲死不得其传,固不敢诬后世无贤者,然直是至伊洛诸公,得千载不传之学。但草创未为光明,到今日若不大段光明,更干当甚事。”程颐则称程颢“开百代未明之惑,秦汉而下,未有臻斯理也”(38)。他们将汉唐视为经学的黑暗时期,要到二程之“洛学”出,复兴古学,方使“千载不传之学”重放光明,这都充分显示了宋朝士大夫在文化上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与西洋文艺复兴时代知识人的时代自觉不无相似之处。
    宋人的时代自觉,还表现在杨联陞先生所论“朝代间的比赛”即所谓“本朝事胜前代”的议论上(39)。这类议论自宋代以后增多,而以程颐的一段话最为有名:“尝观自三代而后,本朝有超越古今者五事:如百年无内乱;四圣百年;受命之日,市不易肆;百年未尝诛杀大臣;至诚以待夷狄。此皆大抵以忠厚廉耻为之纲纪,故能如此。盖睿主开基,规模自别。”(40)这里不妨参照《宋史》卷三《太祖本纪第三》末史臣赞语:“(太祖)在位十有七年之间,而三百余载之基,传之子孙,世有典则。遂使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呜呼,创业垂统之君,规模若是,亦可谓远也已矣!”上引可知:其一,伊川所举宋朝超越前朝诸事,均属“忠厚廉耻”、仁政德化之类,即赞语所谓“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非谓国力武功。其二,有宋文治在“三代而后”位居第一,即上接三代、下越汉唐。其三,有宋在文治上取得如此成就,在于“睿主开基”奠定规模,即所谓祖宗之制。而吕大防则从七个方面对“祖宗家法”如何超越前代作了论述(41),所举也无非宽仁文治之德。可知宋代士大夫对本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即文治德化之上承三代、度越汉唐,有着强烈的自豪感,他们似乎不屑于或者有意忽略与汉唐在国势军威方面的对比(42)。陈寅恪对宋代文化曾予以高度评价,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43)。宋史专家邓广铭则谓“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44)。参照宋人对所处时代的自觉意识,应当承认上述陈、邓二氏对宋代文化发展水平的判断,是有着充分的历史依据的。内藤氏正是根据宋代文化的先进性将之视为中国的“近世”。
    “文艺复兴是对人类历史的反省”,“是中世的自觉、古代的发现、同时还是近世的创造”,“因为文艺复兴是人类第一次的历史自觉,故此成为人类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45)。本于文化史观的内藤唐宋变革说所划分的“近世”,与此前的“中世”虽然有延续的一面,同时也有明显的断绝,足以自成一新阶段。明代学者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称:“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46)与内藤湖南有过交往的近人严复亦称:“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47)陈、严二氏的话都说明了宋代与前此时代的断绝,与后世乃至陈、严所处时代的接续。内藤湖南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有全面系统的把握,而且曾于清末民初多次到中国考察,他认为“宋代形成的中国新文化,仍旧延续到现代”,“宋代人的文化生活与清末的文化生活几乎没有什么变化”(48),则是基于他对中国历史、对中国当代的深切了解,而这对于他创立“宋代近世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