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所见楚国的史官学术与“老庄学派”“黄老学派”(3)
3.《老》、《庄》书中的历史观 《老》、《庄》书的第二要义是讲历史,叙成败。这一点也正是楚国史官学术的成就。朱熹《答注尚书》说:“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书,故能述古事而信好之。”傅斯年先生《史料论略及其他》也指出:“史官之职,可成就些多识前方往行,深明世故精微之人。一因当时高文典册多在官府,业史官者可以看到,二因他们为朝廷作记录,很可了解些世事。所以把世故人情看得最深刻的老聃出于史官本是一件自然的事。” 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论语》里只讲唐尧虞舜以来的真实历史。而《老子》则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从洪荒时代一直讲到小国寡民。关于“小国寡民”资料,也见于《淮南子·齐俗训》、《论衡·说日》等书,但与《老子》所载有文字上的出入。这是由于《老子》、《淮南子》、《论衡》对于远古社会同一史事的不同记载,不一定是谁引用谁。 《庄子》书里所载远古历史资料更为丰富。《胠箧》篇云: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唐成玄英疏:“以上十二氏,并上古帝王也。”这里称为某某氏,当即指上古时代的氏族部落或其首领的称号。在《庄子》书里,除《胠箧》篇外,还有另外10个氏族称号:狶韦氏(《大宗师》、《列御寇》、《外物》),泰氏(《应帝王》),有虞氏(《应帝王》),燧人氏(《缮性》),浑沌氏(《天地》、《应帝王》),有焱氏(《天运》、《山木》),蛮氏、融氏、冉相氏(《则阳》),有巢氏(《盗跖》)。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有《容成氏》一篇,列上古氏族帝号20余人,与上述《庄子》书中称号大致相同,而有出入。竹简从第二部分开始则叙尧、舜、夏禹、商汤、文王、武王等。整篇竹简所讲历史凡三代以上,皆授贤不授子,天下安宁;而夏禹以后,则攻伐争夺,废禅让而兴革命。竹简资料说明《庄子》书所叙为可信,同时也说明,楚国由于史官学术独盛,因此,保存上古历史资料特多,足当重视。 据《左传》哀公七年载,大禹时,“执玉帛者万国”,则夏代以前的五帝时代更应该是氏族遍地,部落如林了。但由于商周以后中原文明一元论的影响,上古时期的氏族部落称号除黄帝、炎帝、蚩尤、颛顼、共工、太昊等仍流传于中原文献外,其它更多的氏号都失传了。这大概就是邹鲁孔墨一系诸子书中少见上古氏号的原因。而在《老》、《庄》、《楚辞》、《山海经》等南方文献里仍有较多的保留,而且还得到了出土于楚地的简帛佚籍的印证,这是值得庆幸的。 二、由出土文献勾勒“黄老学派”在南楚北齐的两条发展线索 春秋战国之交的儒、墨学派到了战国中后期开始分化,即所谓“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同样的情形,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道家,到了战国中后期也开始出现分流。一派是庄子及其后学,侧重于对老子“道”精神的发扬,世称“老庄学派”。另一派则是侧重对老子“君人南面之术”的发扬,这一派将“老子”与“黄帝”相结合,世称“黄老学派”。关于“老庄学派”上面已有简述。下面谈“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自战国中期兴起,一直到西汉初年仍兴盛不衰。但在以往,由于材料的局限,学术界对黄老学派的认识有许多缺陷。一是关于“黄老学派”的内涵,学术界实际上只知“老”而不知“黄”。二是关于“黄老学派”的发展,学术界只知道北方齐国稷下的一条发展线索,而不知南方楚国还有一条发展线索;而且更不知道南方楚国的黄老道家才是北方齐国稷下黄老道家的真正源头。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等楚地出土了大量有关道家学派的简帛文献之后,上述缺憾终于得到了弥补。有关道家学术的发展,终于有了重写的可能。 1.关于“黄老道家” “黄老”一词是汉代人提出来的。司马迁《史记》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老子韩非列传》),又说:“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孟子荀卿列传》)。所谓“黄老”,“黄”就是“黄帝”,“老”就是“老子”。《史记·乐毅列传》:“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陈丞相世家》说陈平年轻时“治黄帝老子之书”。《外戚世家》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王充《论衡·自然篇》:“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 从学术史角度看,黄帝与老庄道家结合在一起,是十分自然的。在先秦文献里,黄帝本是人类文明的始祖。《国语·晋语四》:“昔少典氏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战国初年的青铜器铭文《陈侯因敦》也有“高祖黄帝”之说。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汉书·艺文志》)老子本是“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书,故能述古事而信好之。”(朱熹《答注尚书》)《庄子》书亦多记上古帝王事,其中言黄帝即有十余处。如《在宥》:“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知北游》:“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等等。总之,黄帝是历史上的文明初祖;而道家原来就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是其职责,因此,追本溯源,自然要多叙黄帝。黄帝与老庄的结合,是学术发展的必然。《汉书·艺文志》道家类除著录老庄类著作外,还多有黄帝类著作,即为明证。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