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历史学 > 学科简史 > 流派 >

医学的正典化与大众化:明清之际的儒医与“医宗”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学术月刊》 冯玉荣 参加讨论

宋元以来,中医知识演进,医学流派渐增,但较为普遍地存在门户之见。医家多囿于一家一派之言,以专为胜,不究会通,由此造成医理混乱,医道不明,习医者、诊治者均无所本。至明代,一些知名儒医基于学术归纳及职业应用之需,编纂以“医宗”为名的民间医学典籍。就目前传世文献而言,较早以“医宗”命名的书,刊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的《百代医宗》,此书为一方书,由明太医院刊行。民间流传较广的医宗类医籍是明代名医李中梓于崇祯十年(1637)所刊行的《医宗必读》,此书还专撰有《医宗论》一篇。松江名士夏允彝在序言中说:“庶医道明,而时师知所归矣。于是受弟子之请,而著书曰医宗云。”①可见医宗之著,首在使习医有所归,医道有所宗。书中所辑内容,极尽综合,有破除门户、兼采众长之意,可作为医术会通的导引。而后则以乾隆年间《御制医宗金鉴》影响最大,为朝廷参与医学典籍编撰的重要体现。②自晚明至晚清,以“医宗”为名之医学书籍二十余种(见表1),多编纂于《御制医宗金鉴》之后,其体例多相似,皆采录历代诸家精论,言浅意深,简便易行,流传皆广。
    在医学知识体系演进的脉络下看,明清医宗类医籍的编撰体现出中医学术的集成正典取向。李建民指出中国“正典”医学发展的二条线索:一是以《内经》系为主流、根据同一批文本不断重编的历史,另一是注解这些医经的传统的形成。③与儒学的注经传统相较,这两条线索其实体现的是相似的路径,早期中医学术也是在守常与创新之间逐渐丰富。赵元玲提出了医学必须立基在“世医”传统之上,还是医生必须熟悉三种经典(《黄帝内经》《素问脉诀》《神农本草》)的疑问,其实是说医者在养成过程中,是更为倚重“经验”,还是“经典”。④祝平一先生则通过对“儒医”的身份认同与其文本知识的态度如何表现在宋、明之际的医史书写上进行了探讨,指出宋代的医史比附佛、道的宗教传统,明代的医史转而比附儒学传统,以建立医家统绪的模范,而以16世纪李梴的《医学入门》大致可以认为“医学道统论”成立。⑤在细致梳理前代医者的过程中,由于门户之争及医道不明所带来的混乱,17世纪的医史书写则进一步发展,开始了对“医宗”的建构。医宗的编纂则不是单纯的对经典医籍进行注解或重编,而在于通过综合百家,集合众长,来构建共同的专业知识体系,能为习医与行医者所通用。由宋明之际儒医对“医史”的书写,至明清之际对“医宗”的建构,这个过程是不断深化的,不仅《内经》等经典著作得到强化,张仲景的地位也不断得到尊崇和圣化,⑥此时期也是养成医名、扩展职业医疗市场的需要。⑦明清之际医宗编纂既重视医理归纳,也注重临床实践,将通用性、实用性和大众化相结合,可能恰恰体现出这一时期医学正典化的新取向。
    本文通过系统梳理有关“医宗”的论述,与“医宗”命名的著作为依托,考察明清之际儒医群体如何通过对医学典籍的整理,将医学经典化,构建“医宗”,以加强身份认同提升其地方儒医的地位。借由医宗典籍的编撰,医学的知识体系趋于标准化和系统化,并通过医籍文本的刊刻,使之走向大众化,可为习医者、行医者所用,也可为患者及公众所知。在清王朝新政权下,王权也干预到医宗的编辑之中,在强化医籍权威的同时,也可能包含着将民间“医宗”的构建纳入到大一统中的政治隐喻。在儒医与医宗的问题关联之下,本文也试图考察医者职业与医学学术演进间的内在关系。
    一、门户之见、医道不明与医宗之兴
    宋以后医籍传世者增多,这与宋以后雕版活字印刷术盛行、造纸业的发达关联甚大。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特别设立“太医局”,用以培养医学人才,又设立校正医书局,以负责编纂整理历代重要医籍。当时官纂之书,本草而外,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及《圣济总录》。⑧对繁多的方药进行筛选鉴定,使漫无边际的方书由博返约。《局方》一书出,“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⑨官方医学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医学的发展,民间医家个人也热衷医方书籍的研究和出版。经宋人收集传世的医书中,医经类甚少,而方书独多。至金元四大家之兴才改变了唐宋以来崇尚成方、推行成药的局面,他们基于各自所处的年代、地域以及临床所接触到的疾病类型不一致,提出不同的学说,形成各个不同的学派,刘河间寒凉派、张从正攻邪派、李东垣补土派、朱丹溪补阴派,后起的学派往往对先前的学派加以补充或纠偏而形成。⑩
    四库馆臣称,“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11),医学的门户之分大致在金元时期,这一看法普遍被接受。清人徐大椿(1693-1771)曾称:“元时号称极盛,各立门庭,徒骋私见;迨乎有明,蹈袭元之绪余而已。”(12)明承金元,医学流派更为繁盛,但门户之见也愈发严重。概一医派崛起,必依一学说为根基,创立者以此行医立道,著书立说,为世人推崇,受医者习教,学说和医治的声名与之俱增。后世习医者受此影响,也往往取其一皈依之,倚门派学说与其他医家相区别,以专为胜,而不是努力去融会贯通各家学术思想。医学名家大多囿于一家之言,贬抑他人,或矫枉过正,意气相争。门户之见纷呈,既说明医学在不断创新发展,又反映其知识体系尚未完全定型,医学学术的演进受到职业竞争的影响。
    从职业的角度观察,门户医学的存在与当时医生的训练方式、医学的传承方式和医家的行医方式有很密切的关系。家传、师传、自学是习医者步入医学的主要途径。(13)医家在传授弟子医学时,多是传授其自身医学心得,或者是其所宗之师。而至于自学,除最基础的医学知识外,大多数习医之人往往也是选取某一医家的学说和著作作为主要的学习和参考。但从晋至清,医书甚繁而不可枚举,医家虽多有发挥创新,但是又未免拘泥于自家学术与个人经验,或专而无度,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相互诋毁、互相矛盾者亦不鲜见。在医学并未列入庠序之教的情况下,学派可为医家养成之基础,但也为后人习医带来了难以选择、无所适从的困惑。习医者往往只习某一人之学,只宗某一人之术,“守一家之说,滥称专门焉”(14),挟专胜以获令名,陷偏执而不自知,导致临病时不能正确辨别病因,易致误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