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五军都督者也有一批洪武归附人,其官处正一至正二品间,领兵出征或掌五府事,职任之重不在侯伯之下。如: 都督佥事戚斌,金山人。伯父察罕台洪武二十年归附,永乐初为金吾卫正千户。二辈戚斌袭职,历功升中军都督佥事,天顺南京前军都督府理事。(54) 南京左军都督府同知冯升,宁夏人。本番将,累有战功积官至后军都督府同知,弘治初,以南京左军都督府佥书管事兼大教场管操。(55) 都督佥事叶春,山后人。伯父叶不陶闾儿洪武中从司徒阿迷归附。叶春历功升迁都督佥事,天顺改元督理南京左军都督府事。(56) 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张晟,山后金山人。高祖伯颜帖木儿洪武时率众来归,官之赐姓张氏。晟为三辈袭升都指挥同知。弘治初,命管左府事。(57) 后军都督同知芮成,金山人。父孛罗,初事燕王为燕山护卫正千户。成以遗腹子嗣其官,累功晋右军都督同知,领禁兵入卫。(58) 都督同知吴良,初名完者帖木儿,女真人。兄观童洪武归附,占籍东光县,选充锦衣卫小旗。兄卒,良补役,累功升都督同知,调南京右府管事。(59) 后军都督昌佐,回鹘人。先祖洪武归附。昌英累以遣使和战功升至都督。弘治铨注四川都司管事,正德以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贵州。未久,命于前府管事。(60) 都督之职有现任和带俸之别。上述所列均有“管府事”、“佥书府事”等字样,为实授无疑。以上史料均摘自实录小传中的事迹。进入都督层级的军籍归附人究竟有多少,碍于都督之职不得世袭,官员升降无定,难以尽晓。但其规模比之封爵者只会多不会少。 (二)永乐之后寄籍达官的任用 永乐以降的内迁人因优养带俸卫所,文献谓之寄籍(寄住、住坐)达官。寄籍达官与军籍归附人不同,因不属卫所军户,故也无军权而言。但中期之后,明军南征北战频频,加之战争形势紧迫,达官率部亦屡被征调,甚而“久劳于外”。(61)明中期以后,随着卫所军的衰弱,善战的达官也渐涉兵权。王世贞言: 天顺初,以恭顺侯吴瑾掌右军都督府。(62)瑾故恭顺伯允诚即把都帖木儿孙也。广义伯吴琮镇宁夏,琮亦把都帖木儿孙也。东宁伯焦寿镇蓟州及甘肃,故指挥八思台孙也。右都督芮成镇四川,指挥孛罗子也。史以为番将握兵之始。自是而后,不可胜纪矣。(63) 文中的吴瑾、吴琮即永乐内迁的寄籍达官。恭顺侯吴瑾之祖把都帖木儿,永乐三年率众来归,赐姓名吴允诚。吴允诚的归附对外影响很大,“自是降附者日众,边境日安”,故朝廷特授右军都督佥事,“使领所部居凉州耕牧”。(64)此右军都督佥事只“领所部”,是“食俸不予事”的虚职。自子吴克忠因北征功封恭顺侯,土木堡之役战死疆场(65)后,家族地位显著上升。克忠子吴瑾正统十四年也随父参战全身而回。袭爵后随侍景泰帝,因“随侍应对称旨”,“命掌左军都督佥事”,(66)始予实权。自后,吴鉴袭职,坐营五军右哨管操,弘治出镇陕西;(67)鉴子吴世兴,坐司三千营管操;(68)世兴子吴继爵,佥书、曾掌管左军、前军、右军、中军都督府事,充总兵官镇守两广,并总督京营戎政;(69)继爵子吴汝胤先后管理禁军红盔将军、中军都督府佥书、掌印管事,并总督京营戎政。(70)可以说,自吴瑾始,后代皆掌京营、五军府事和镇守地方,为深涉权要的达官显族。 广义伯吴琮是吴允诚第三子吴克勤嫡子,父死土木之役,所袭为伯父吴管者(吴允诚次子)爵,受命掌中军都督府事。(71)天顺五年(1461)太监曹吉祥反,吴瑾战死。琮接掌吴瑾左军都督府事;(72)后坐司三千营、敢勇营管操;成化元年(1465)“佩征夷将军印充总兵官……往四川征剿夷贼”,(73)二年,“佩征西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宁夏”。(74)不过寄籍达官不在军籍,立功升迁可以,掌军权则有体制上的障碍,极不容易。成化以后以募兵补充旗军不足,执军役者不惟军籍,寄籍达官也有了握兵权的条件。 弘治元年(1488),夏昂奏称:鞑靼女真等“可使世其爵,不可委以政;可使世其禄,不可假以权”,“乞敕兵部计处,但系外裔勋臣,在内不得典兵,在外不得镇守;并都指挥、指挥等官在内不得把总,在外不得充参将分守”。(75)夏昂的疏奏反映,迄至成化、弘治,“外裔勋臣”掌兵权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总之,在卫所制度下,归附人地位的变化,没有因异族而受到阻滞。明代武官以军功论升迁,这一规定适用于卫所中的每位官兵。洪武归附人因编入军籍,故于靖难和北伐及南征中立功最多,授以兵权者也最多。永乐之后优养的达官,虽然不在军籍,但因与卫所有代管和带俸关系,也成了不在编的军队。凡亲履战争,无论立功大小也同样升迁,故而也有受命镇守的情况。明代,归附人握兵掌权的实例如此丰富,可以说出乎想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