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论明初卫所制度下归附人的安置与任用(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民族研究》2012年6期 奇文瑛 参加讨论

    三、结语
    
综观明代归附人的安置、任用,可以看出明初对归附人的政策,是因形势而论,民族政策服从战略需求。洪武归附人充实卫所编入军籍,永乐之后归附达官寄籍卫所优养就是具体体现。但入卫以后,由于军政制度对军籍和寄籍的管辖地位不同,影响其后来的发展变化也不一样。
    洪武降附的故元官兵,编伍入卫所成为军户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洪武时期军政条例对汉军和归附人不加区别,客观上使这些曾沦为卫所底层的故元官兵,有机会通过军功跻身武官行列。成祖登位后,又以奉天征讨“新官”(76)的名号,给予种种政策优待,结为相互依凭的利益集团。有明故元归附人卫所中,手握大小兵权,甚至领兵镇守一方的不在少数,但这不是特殊政策所为,而是军政制度造就的结果。带俸卫所优养的达官,出于维护羁縻卫所地区与明朝的臣属关系,优养身份维持了很久,但目的不是作为甄别夷夏,而是为确定实施策略的群体。寄籍达官主要由卫所带管,因军功也能升迁,但官职无论大小只是食俸的尺度。达官既有优养制度的呵护,又无军政制度的强制约束,故而境遇变化不大。尽管嘉靖军制改革将之纳入了营兵之中,但有明始终没有军籍归附人那样活跃和重要。
    如何理解明廷对内迁人的态度,借用成祖的说法:“春秋之法,夷而入于中国则中国之……近世胡元分别彼此,柄用蒙古鞑靼而外汉人、南人,以致灭亡,岂非明鉴。”(77)这说明成祖知道在多民族杂居的社会现状下,不能走元朝区别汉人、南人的老路。成祖所言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明朝归附人政策还有更深层的社会背景。
    明初吸取元朝的教训,对故元归附人采取淡化民族的政策表现最为突出。但淡化的结果,导致无法在文献中寻找他们的踪迹,为此常被认为是强制同化的结果;并以明朝的婚姻规定:蒙古、色目人“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78)以及朝廷大量赐予汉姓、汉名为依据证明。实际这两种手段的同化效果仔细考察也有商榷之处。首先就婚姻规定看,笔者曾对几家军籍、寄籍归附达官的婚姻作过研究,结果显示:成化、弘治之前军籍归附达官的婚姻主要在卫所内、本族间选择。(79)这说明洪武的婚姻规定,很可能因汉族官兵不愿与归附人联姻而推行不畅。赐姓名的同化作用,也不像想象那么简单。洪武时被认为是强制同化的赐姓,文献中的例子很有限,而且主要集中在洪武二十六年,即蓝玉案发生后。因为蓝玉案牵涉不少军籍归附人,这时集中赐姓明显有安抚其人的意图。不过《选簿》名册显示,洪武二十年之前的军籍归附人,带有民族特征姓名的也确实不多见,可能除了朝廷赐汉名外,也有归附人自愿改汉名的因素。但这不包括洪武二十年以后随纳哈出等归附的官兵,这些人的姓名汉化大致经历了二三代以上的历程。军籍归附人的姓名汉化且如此,寄籍达官的变化显得就更为缓慢。永乐之后,赐予达官姓名的记载最多,但并未导致同化的结果。诸多卫所《选簿》中,寄籍达官具有民族特征姓名的非常多,而且许多人少则二三代,多则七八代,才出现姓名汉化。究其原因,优养政策为其提供了保留本族文化的空间。根据《选簿》记载,很多达官有本族和汉族两种姓名,官方场合用汉名,生活中使用本族姓名。诚然,归附人进入中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杂居混合的加深,融合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从变化到融合经历怎样的过程,与辽金元朝相比明朝有怎样的特点等等,都还知之甚少。而且上述安置、任用的丰富事实揭示,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明代不能也不应该被忽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