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及其政治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史研究》2012年4期 郭培贵 参加讨论

明代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由科举考试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空前发达,对当时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术界对明代以前座主、门生关系的研究已有若干成果,其中尤以对唐代的研究最为充分,但对明代座主、门生关系的研究则相对薄弱。①本文拟对此进行专门探讨,以期对推动该论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 座主、门生关系的确立与时人评价
    
与前代不同,明代科举考试的层级及其功名体系都空前完备,其产生座主、门生关系的机会也相应空前增加:科考、乡试、会试、馆选都可以产生座主、门生关系。由此,明代座主、门生关系在社会尤其政治场域中的密集程度也空前提高。其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是由会试、乡试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二者又以会试产生的座主、门生关系最受人重视。
    考官因赏识考生答卷而录取之,属履行职责,但对被录考生来说,则是天大的恩赐。因明代科举考试竞争空前激烈,每次考试达到录取标准的考生要远远大于录取名额,所以虽写得一手好文但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淘汰的举子大有人在。如正统十三年(1448)会元岳正的考卷本已被“礼部同考误置落卷”中,只因主考官“侍讲杜公宁见之”,遂擢第一②;又如成化元年(1465)河南解元周冕,“凡七上礼部”会试,但最终还是名落孙山③;著名文人归有光,九岁能属文,“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四十四年始成进士”④。天启二年(1622)状元文震孟“弱冠以《春秋》举于乡”,曾“十赴会试”,才最终中式⑤。
    在考生中式与否带有很大偶然性的背景下,被录考生必然会对录取他的考官感恩戴德,故袭唐、宋、元以来之传统,尊其为“座主”,而自称“门生”,也就成为十分自然的事情。诚如万历二年(1574)状元无锡人孙继皋在给其会试座主陈蕖的信中所说:“饮水则思源,依木则思荫;一冠、一组,安所非老师赐也!”⑥
    一般情形下,考生只尊二主考官和直接录取他的同考官为座主,即王世贞所说:“翰林分考会试,虽本经房而不系所取者,不称门生。”⑦主考和同考座主在称谓上又有所区别,即顾炎武所说:“一登科第,则有所谓主考官者,谓之‘座师’;有所谓同考官者,谓之‘房师’。”⑧王世贞还进而指出嘉靖前后门生对座主称谓的变化:“嘉靖以前,门生称座主不过曰‘先生’而已。至分宜当国,始称‘老翁’,其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俱曰‘老师’。”⑨
    科举考试放榜后,门生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座主投“门生刺”,并“拜谒”和“贽见”座主,以确认座主、门生关系。关于赠送座主的礼物,据隆庆进士李乐载:
    吾乡孙屏石公,前嘉靖戊戌进士。余询前时大座师受礼不?公曰:时二主考为费公、某公,某出簾即吩咐曰:“诸生休听人言,买坏了叚币。每生各具清帕四方、书一册,送我两人。”一时诸进士皆如其言。至问本房座主何如?公曰:嘉兴屠渐山先生也并其书、帕不受;每门生至,款洽如家人父子;遇选、遇差,反加礼于诸门生。不知戊戌以后,何人受礼始;迄今难言哉!难言哉!⑩
    由上可知,在嘉靖十七年(1538)戊戌科时,门生贽见座主所赠礼物比较简单“各具清帕四方、书一册”;此后赠礼逐渐加重,以致隆庆以后,就“难言哉!难言哉!”。万历时,又形成“会试放榜次日,新郎君并集于”京城内西长安街射所“官厅内,请见两大座主,榜首献茶于前”的风俗(11)。
    明代也曾出现过座主、门生不相认的特例,即嘉靖八年(1529)“张璁、霍韬为主考,戒诸生不得修弟子礼”(12)。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大礼议”有直接关系。张璁、霍韬都属议礼新贵,在当时朝臣和社会舆论中处孤立地位,甚至“举朝士大夫咸切齿”之(13),诸多新科进士也对其心存鄙视。即“举朝清议,尚目议礼贵人为胡虏禽兽,诸吉士不愿称恩地”(14)。与其让新科进士在不认座主上占了主动,还不如自己首先声明不认门生。这样,既可避免门生不认座主的尴尬;又可博得当考官只“为主求贤”而不以此谋私的美名。但实际上,张璁、霍韬并未放弃让所录士子执门生礼的要求。如陈束“出璁、韬门,不肯亲附,岁时上寿,望门投刺,辄驰马过之,为所恶,出为湖广佥事”(15);又如唐顺之“改庶吉士,座主张璁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十二年秋(1533),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录》,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永不复叙”(16)。可见,张璁、霍韬所谓的不认门生或“戒诸生不得修弟子礼”只是故作姿态而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