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宁夏历代生态环境变迁述论(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 薛正昌 参加讨论

三、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又是数百年的战乱。由于战争和北方林立的割剧政权,东汉后期以来形成的这种农牧分界的格局,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期间,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不断更替,游牧文化是其主流。《晋书。文帝纪第二》记载,魏末晋初,北方民族归附的人数达870 万余口。西晋时江统估计:“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14]魏晋时期,游牧民族的南下活动不仅频繁,而且民族种类也多,主要有匈奴、氐、羌、羯、鲜卑五族,历史上所谓的“五胡乱华”就是指这个时期。他们相继南下后,先后都建立过区域性政权。宁夏地域,先后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政权。据西晋时江统的《徙戎论》所陈述,公元4世纪中叶以后,南部固原境内已居住着大量的氐、羌等少数民族。固原近乎成了畜牧区。在这个大背景下,尽管战乱带来过人口流离,战争给生态造成过新的不同程度的毁坏,但北方少数民族的游牧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寻求水源和草地作为生息之所,本身就放弃了大规模的农耕,宁夏境内在导致游牧文化对农耕文化冲击的同时,秦、西汉以来毁坏的生态又得以恢复,生态环境总体上仍得以继续保护和良性发展,尤其是南部固原。同时,次生的草原和灌木丛又大片地取代了栽培植被,土壤侵蚀减少,是宁夏历史上生态恢复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黄河中上游生态的良性发展,使黄河泥沙也相对减少,成为黄河得以安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魏以后,长期生存在宁夏境内的部分游牧民族开始向农耕转化,逐渐农业化。
    四、隋唐时期
    依自然地理划分,西北多属半农半牧地区,宁夏南部固原最具特点。按司马迁当时的经济区划看,固原属游牧地区的南界。隋唐时期,固原在经历了南北朝特殊时期之后,更为明晰地体现着自身半农半牧区的特点:从事游牧生涯的少数民族进入固原,即可为牧;从事农耕族类统治固原时,这里就成为农业区。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这也是宁夏生态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唐代立国后,对于宁夏地区的政策是农牧兼并的,尤其是固原。因为对于唐朝中央政府来说,这里不仅需要粮食,更需要繁殖马匹。固原所在的平凉郡,就是当时唐朝在西北设置的四大畜牧地之一。当时的宁夏,虽是半农半牧地区,但农耕地区再扩大,也不会超过畜牧地区[15]。在宁夏北部的灵州,唐朝政府实行羁縻州以安置周边内迁的少数民族。这些内迁的各族皆习畜牧,仍因其旧俗,同样有利于生态的恢复和发展。唐代,固原也曾有过几次大的变迁,草原与农耕交替出现。安史之乱前,这里是农耕与畜牧相兼的地区;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占据固原的大部分地区,这里变成了草场,直到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 年) 以后。当然,这种草场属毁坏性草场。宁夏北部内附的党项族羁縻州,本来散布在灵州一带,及吐蕃内侵,郭子仪恐其受吐蕃协迫为患边庭,再迁往宁夏北部,与当地的农耕民族相聚。因此,后来的西夏国,就是兼有畜牧和农耕的。
    从生态的角度看,即使在隋唐兴盛的时期,统治者都是在借固原的地理环境以弥补农业地区的不足,即这里的生态环境与战马的繁殖最为相宜;从牧马的有利条件看,要比将牧马地放在平原灌区条件好得多,而且合算。隋唐两代都有强大的军队,其中骑兵占有重要地位。唐代重视养马业,固原是当时西北牧马四大基地之一,政府在固原广设牧监、牧坊,充分利用这里的自然环境作为草原和牧区。如果将牧马放在农业区,既影响了农业,又制约了养马业,借固原的地理环境以弥补农业地区的不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尤其要紧的是,这种养马区域的划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延缓了生态恶化。但在这期间,突厥、吐蕃数度寇边,对原州( 固原) 马牧产生过影响,对生态环境也有过不同程度的毁坏。宁夏南部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牧马业的同时,还有少量的开荒耕种,使农牧得到协调发展。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到了唐玄宗天宝年间,黄土高原的人口总数已达1015万。那么,宁夏南部固原的人口密度也不会太小。同时,由于农牧并举、以牧为主的经营结构,加之较长时间的安静发展,南部固原的生态环境仍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从固原自然条件本身看,半农半牧区,畜牧业位置重要;从军事的意义看,更重要。唐代,固原属关内道,京畿之外围,至关都城安危。战马就是当时的军需储备。所以固原唐代牧马草场还具政治意义。因此,当时固原不仅要发展一般畜牧业,还要繁殖战马,尤其是后者。唐玄宗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后,吐蕃占据六盘山一线,宁夏南部固原成为吐蕃铁蹄往来的战场,原来的牧监撤废,耕种的土地荒芜,前后达86 年之久。唐朝政府收复宁夏南部三州七关后,即颁布诏书,听任老百姓开垦,荒地再度变成了农田,不再设置牧监,草场也随着毁坏。这样,固原境内的森林草场开始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宁夏北部平原,在唐代已成为重要的农业区。政府在宁夏平原兴修渠道与陂塘,发展农田灌溉。宁夏北部重镇灵州,在唐初的屯田规模已相当宏大[16],因而唐代的农牧界线速迅向北推进到河套以北。从总体上看,宁夏北部是农业区,南部是农牧区,尤其是牧马业。这种农牧格局持续的时间较长,直到“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后,原来设置的牧监和牧坊被垦殖,大片草原又变为农田植被。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地方也有过短时期的生态恢复。如唐贞观四年( 公元630年) ,东突厥内附后,有一部分就安插在当时灵州(今灵武市) 的边缘地带。再如天宝四载( 公元745年) ,后突厥被回纥所灭,其中一部分继续南迁灵州。这些少数民族的内附并在灵州生存,依习俗而居,牧业的沿袭带来了对生态的保护和生态恶化的延缓。固原所在的南部黄土高原,从生态的角度看,宜农宜牧,但环境非常脆弱。当农牧并重、农耕与畜牧举措适当时,就有利于生态的平衡发展;否则,森林草原生态就遭到严重的损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