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冷板凳,对年轻人的成才尤为重要。多年来,在校内外的授课和讲学中,在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中,先生经常介绍范老的治学精神和方法,号召大家以范老为楷模。先生反复强调,青年人无论做什么事,特别是做学问,研究历史,一定要持之以恒,而不要三心二意、一曝十寒,更不要学懒汉那样自己原谅自己:“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有蚊虫冬又冷,收拾收拾等明年”;一定要发扬鲁迅先生所说的韧性战斗精神,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板凳集》)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市场经济大潮滚滚的时代,“板凳”说已经很难再入人们尤其是青年人之耳。加上有些出版社只讲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因而出现了一些劣质的精神产品。面对这种情况,彭明教授指出,从研究者的客观条件来说,应该加以改善,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但从研究者本身来说,还是应该坚持按科学研究的规律办事,还是应当重视“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风。范老的“二冷”说,是相辅相成的,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吃得上“冷猪肉”。(《养成一代好的学风——纪念范文澜100周年诞辰》,《板凳集》) 坐冷板凳,需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恩格斯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9页,人民出版社,1995)不可否认,我们和老一辈学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取得资料与整理资料的手段更为现代化了,但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严谨治学的精神是不应改变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先生认为,对于研究者,尤其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真正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就必须去掉浮躁情绪,摒弃名利第一的思想,彻底沉下心来做学问。反观当前学术界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倡导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的呼声,不能不感到这一治学原则、治学方法的可贵。在就学术道德诸问题参加各种座谈会、接受中央教育台记者采访时,先生指出:学者是社会的良心,更应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历史和现实,守住学术界这“最后一片净土”;当前出现的种种剽窃、抄袭、速成等恶劣学风,实在令人痛心。这固然与社会上一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风气,以及包括职称评审制度在内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缺陷有关,但主要的原因还在学者自身。在如何看待、处理这些问题上,先生仍然秉承其一贯爱护、扶持、宽容的态度,认为应当给犯了过错的人以发展的空间,改过的机会;同时借此教导门下弟子进行自我检查,告诫他们一定要踏踏实实下真功夫。谈及自身,先生表示:回想自己的成长过程,范老的教诲真是终身受用无穷。凡是还能做出点成绩的时候,那就是没有忘记范老教导的结果,反之亦然。并自谦曰:回顾一生,虽然坐了半个多世纪的“冷板凳”,但成果并不显著,空话仍然不少。余生尚有精力,当仍本范老的治学精神,继续弥补自己的过失。(《板凳集·序言》) “文章不写一句空” 清代著名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嘲讽一些拾人牙慧而无真知灼见的人说:“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借用这首诗,彭明教授指出,一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是有独立见解和创新能力的探索者,而不是徒托空言,“随人说短长”的“矮人”。 在研究工作中,先生常以范老的“反对放空炮”来警策自己,主张进行历史研究要言之有物,并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为自己遵循的箴言。由此出发,先生不论是在史学理论的研究上,还是在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上,都力求不置虚言。 一、关于史学研究理论 坐冷板凳,做学问,需要科学原则的指导。彭明教授自学生时代起就非常重视史料的汇集和史学理论的学习;此后几十年间锲而不舍,在教学科研的积累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有与五四运动史、中华民国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相关论著的诞生。但这决不是说,坐“冷板凳”到了一定年限,真功夫自然而然就会降临。这种获得真功夫的“苦学”,是以科学原则的指导为前提的。 科学研究是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先生以自己几十年教学与研究的经验现身说法,阐明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强调了主动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指出:教学相长,教学与研究是相互促进的;相对于教学要求稳定性和社会公认性的特点,科学研究则要求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占有、积累资料的过程以及对资料的排比、分析、考证、研究的过程,要求有独创性,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就是说,科学研究并不是知识或者经验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要探索未知事物的究竟。先生从不否认高水平的教学也是一种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但如果只管教学、照本宣科,而不随着教学实践展开一些科学研究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教书匠,就会面临“知识老化”的危险,起不到“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