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学 > 学习心得、资料 >

“殷人尚白”问题试证(8)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殷都学刊》 朱桢 参加讨论

五、殷人日常生活与“尚白”观念
    以上是从大的方面,对商代的祭祀、占卜、战事及民族交往等进行了考察,认为在这些方面都多少贯穿着“殷人尚白”的观念精神。那么,从小的方面而言,在日常生活中,殷商时人是否也崇尚、喜欢白色呢?下面即是从日用陶器和服饰两个方面入手,继续探讨此问题。
    (一)白陶在商代兴盛的意义
    陶器是殷商时代平民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用具,或贮水,或炊食。其色多为灰色和灰褐色,其质多为泥质或夹砂陶。但商代出现了白陶。
    白陶是一种以瓷土或高岭土为矿料烧制成的陶器,(38)由于含铁量高,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故成品白陶表、胎都呈白色。虽然早在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中原仰韶文化晚期、中原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早期遗址与墓葬中已有发现,但在商代遗址中发现的更多、更典型、更精美。正如李济先生所云:“我们未否认先商时代已有白陶,但在殷商时代白陶发展甚速,则是无疑。这种发展,可能由于皇室对其色地有所偏好,或其他原因而促成,但关于这一点,仍须再进一步予以确定。”(39)商代早期,白陶器已有、爵等生活用具,出现了人字形纹、绳纹和附加堆纹;(40)中期,形制又增加了豆、罐、钵,器表多素面磨光,少量印绳纹,质胎硬而细腻;(41)到了晚期,形制有了壶、觯、卣、盂、簋等,质白细腻,器表多雕饕餮纹、夔龙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花纹装饰。(42)至此可以说,和青铜礼器一样,白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白陶显然是殷商时代特制的工艺品。”“自殷商时代墓葬包含物的内容推断,我们可认为,在为死者安排的仪式顺序上,白陶显比铜器更占高贵的地位。”(43)试就小屯出土白陶的三座墓葬,将青铜器的数量与白陶作一比较,……显示了白陶与青铜器的数目上的比例,至少1∶5,在五倍以上。”(44)由此可见,白陶在殷商时代的尊贵。
    白陶之为用,肯定多被统治阶级所占有。从白陶器具多发现于贵族奴隶主墓葬中即可得到证明。或认为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作敬鬼神的祭器”,或以为可能专门“为死者或埋葬而制作”,或以为王公贵族平常生活也用白陶。无论如何,白陶运用是有阶层限定的,其尊贵地位正可说明“殷人尚白”的习惯。这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殷人尚白”的“殷人”,当不指下层的奴隶和一般的平民阶层,而是有一定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的殷商贵族阶级,只有他们,才配宣称崇尚什么,喜爱什么。殷商贵族日常使用白陶为生活用具,与“殷人尚白”之观念当不是毫无关系的偶然巧合,而也应是“尚白”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到了西周,白陶器已经很少见或根本不见,固然可能是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和使用而代替了白陶,但更重要的原因,我们认为是此时“尚白”的殷人已不再是讲究的贵族,而周室贵族并不“尚白”的缘故。
    (二)殷服“尚白”的理解
    “殷人尚白”观念反映在服饰上,即是“其服尚白”。这是否就意谓着商代人(贵族阶级)以白色衣饰为常,是否是对“玄衣黄裳”的服饰传统的背叛?
    商代衣饰相对于以前的传统,自有其时代特色,这是可以肯定的。但并不意谓着商代人只穿白色衣物而不穿其他。《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以五彩施于五色作服。”商代的服饰当也是五色十彩的。
    商代,白衣之为用,有其特殊的场合和功用,如祭祀、大典、婚嫁等,以示其恭敬、庄重,反映出殷人尚白的传统观念。如上文所举《史记·殷本纪》成汤建国大典时,才“易服色,上白”。白衣之于商代,犹如礼服之于后人一样。又如《礼记·王制》:“殷人而祭,缟衣而养老”。缟衣,素白色丝绸衣物,是贵族在祭祀场合所穿的白衣。
    再如反映殷周之际婚姻场面的《周易·贲》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色白而稍杂者,盖灰白色也;皤,白色;翰,指马毛颜色之白。(45)“贲如皤如”,当指前去迎亲的骑在白马上的人所穿衣服颜色之白。整个文辞的意思是:穿白衣,骑白马,看一片白光,飞驰而来,以至于让人怀疑是盗贼打家劫舍来了,其实是婚娶的队伍来了。这条卦辞反映的历史事实,当即殷商时事。又如《贲》六五:“贲于丘园,束帛,各,终吉。”丘园,盖指女家居处。“贲于丘园”是指女家在男方来迎娶新娘之前把庭院用白色的东西装饰起来,以示喜庆、吉祥。(46)商代人以白色为吉祥,与后世今人的以红色为喜庆不大一样。一个时代一个风俗,一种观念,这是可以理解的。
    要之,“白衣”是商代人在大事、吉事之时才穿戴的礼服。如此理解“殷服尚白”,或者大致不误。
    六、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殷人尚白”所表现的车、马、旗、牲、服等方面进行的考察,以及对龟甲、祭器、白陶、田猎、种族等方面的辅助性论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殷人尚白”不是一句空泛虚语,而是在商代确实存在的一种奴隶主贵族们的时尚和观念,反映在“国之大事”的战争与祭祀中,反映在商人事事时时都离不开的占卜文化中,也反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在婚嫁喜庆中。尽管这其中有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众多文献典籍从不同角度记载,甲骨材料的力证,考古材料的佐证,都在强有力地证明着这一观念的实际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后世方士们利用了这一古人观念以宣传他们的学说而完全抹杀此原始思想的存在。我们也不能因为甲骨卜辞中用牲毛色除白色外偶尔也用其他毛色牺牲,就否定文献对“殷人尚白”的记载。
    其实,多种色彩的存在与“尚白”并不矛盾,“尚白”并不排斥商代有其颜色的存在。在众多颜色中,商代人喜欢、尊崇白色,是很可能、很自然的事。因为与周人相比,“周人尚文”、“殷人尚质”。“质”为朴质,指事物的质地、本来面目。白色是众多色彩之中的底色、原色,从崇尚朴质这一观念出发,商代人自然喜欢无彩的原色,进一步形成观念,崇尚众多色彩中的白色。
    当然,“殷人尚白”的观念形成很可能还有其强烈的宗教意识方面的因素,如殷人多祭,祭祀祖先、神灵时,心怀敬畏,祭牲祭品以洁白干净为上,祭器是洁白干净为宜,故白色的祭牲、白色的祭器,祭者穿着白色的服装,便被认为是祭祀祖先最圣洁、是合宜的东西。但追溯这一观念产生的渊源,也似与殷商民族曾是一个游牲民族有一定关系。古代游牧民族以牧羊为业,从对羊的肤色的熟悉而喜尚白色或淡色东西,因而都有尚白的共同习俗,如羌族崇敬白石、匈奴族刑白马为盟、契丹族以白马祭天、满族献二白马于神、拓跋族祭用白羊等等,可能都属这一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