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云锦公所到铁机公会(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近代史研究》 王翔 参加讨论

行会还以同乡同行的地缘关系和宗法关系为纽带,固结团体,排斥竞争,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碑刻资料记载:“苏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惟以上机经纬,造成缎匹,向非机匠一手一足之力,尚有手艺数项,赖此以生。如机张之须用泛头也,有结综掏泛一业;如丝之须练也,有槌丝一业;如经之须接也,有牵经接头一业;如织花缎也,有上花一业。以上四业,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据说这种“成规”,“数十年来,向章如此”。各行业的操作技术,“均系世代相传”,行业成员“靠此养象糊口,别无生计”,倘若“群起效尤,占无底止”,势必使其丧失垄断地位,甚至会被排挤出市场,“情同绝命”。(注:《元长吴三县为花素缎机四业各归主顾不得任意搀夺碑》(光绪二十四年),见《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第46页。此碑虽立于光绪年间,但从碑文中所谓“数十年来,向章如此”来看,用以说明清前期情况,似无不妥。)
    行会把“兴办善举”,周济贫困,养生送死作为“第一要务”,对于年老孤贫、病残无依者,生贴养赡,死助殓葬,规定“捐厘助济绸业中失业贫苦,身后无备,以及异籍不能回乡,捐资助棺,酌给盘费,置地设家等善事,自当永远恪遵”。(注:《苏州府为绸缎业设局捐济同业给示立案碑》(道光二十三年),见《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第26页。)行会的“兴办善举”,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工业者身受的苦难,但同时也具有阻滞手工业者分化,遏制新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的负面社会效果。在师傅与徒弟之间,则表现为一种拟制的血缘关系。“置徒授业,皆有先例”。“凡置徒弟,教养待遇总与自己子弟相同。徒弟不得随意行动,成业之后,须终身敬师,无负师恩。”(注:《支那经济全书》卷12,东京1908年刊印,第319页。按,此为日本人调查记录的杭州丝织业行会的规约,苏州丝织业行会的情况同样如此。见同书卷12,第259页。)这体现出行会内部的家族宗法制原则。
    在行会的重要事务中,迎神赛会、祭神祀天占有突出的位置。行会的会馆、公所既是成员集会议事的场所,又是同业祭祀神道的地点。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据《吴门表隐》记载,苏州丝织业祀奉的神道,从黄帝、先蚕圣母到染色仙师、黄道仙婆,多达26位。(注:顾震涛:《吴门表隐》“寺观”,苏州市博物馆藏。)遇到神祖诞辰,便要举行迎神赛会,祭祀祝福,以此加强同行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可借中国民间对神祖的景仰和敬畏,加强对行会成员的监督和控制。丝织工匠若有违反行规行为,除了进行赔偿之外,“须进一步将该料户之姓名揭示于祖庙(机神庙)、会所……令公众人等皆知该料户之不仁系其自身之罪戾”,以防“酿成纷议,损害行会之信用”。(注:《支那经济全书》卷12,第318页。)
    凡此种种,凸显出旧式行会组织上的封闭性、业务上的垄断性和技术上的保守性。行会与官府相互为用,将行会力量与政治权威结合起来,防范资本的渗入,限制劳动力的自由买卖,墨守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劳动工具,以过时的陈规陋习妨碍丝织生产过程中技术分工的发展,力图遏制同业竞争的加剧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就阻滞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与行会制度是不相容的,“工场手工业并不发生在古老的行会内部”(注: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87页。)。原因就在于行会制度用超经济的强制方法使手工业生产踏步不前,严重地限制和阻碍着小生产者的分化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然而,明清时代,商品经济毕竟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市场相对扩大,竞争也随之越发激烈,行会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日趋尖锐,破坏行规的现象与日俱增,行会内部的分化也不断加剧。苏州丝织业行会对于阻挠同业间的竞争,防范资本的渗透,限制劳动力的自由买卖,消除内部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从前述道光二年元和县重申行规,要求揽织机匠“概向机房殿书立承揽”,“严禁机匠借端生事俱众停工”的事例可见,虽然行会企图依靠官府,用政治权力来“重整”、“重申”行规,把已经逾越范围的丝织手工业重新纳入传统行规的轨道,但是在商业资本渗入生产过程的情况下,行会制度已经开始动摇,因为行会行规的强制职能是“向章如此”,天经地义的,需要重申则表明已经不为人们信守,表明当时已经存在不去机房殿承揽,而由资方与劳方自由组合的情况。事实上,所谓“倡众歇作,另投别户”(注:《元和县严禁机匠借端生事俱众停工碑》,见《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第24页。)的情况,确已时有发生,显露出行会的功能日渐削弱,行会制度渐趋式微的征兆。
    (二)
    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清政府重新在苏州恢复了统治秩序,工商业生产逐渐复苏,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瘫痪的云锦公所再度成立。以往论者,多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后苏州工商业会馆公所的恢复,视为旧式行会的卷土重来,把会馆公所的“重建”与行会组织的“重演”混为一谈,认为“行会的重建体现着封建统治秩序在城市里的恢复,对城市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极其严重的障碍”,“资本主义萌芽向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的道路几乎完全被堵塞”。(注: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4-331页。该节内容为段本洛等所撰。其实,彭泽益于60年代即已提出类似看法。参见彭泽益(十九世纪后期中国城市手工业商业行会的重建和作用》,《历史研究》1965年第1期。)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如前所述,成立于道光二年的云锦公所,原本确是苏州丝织业的行会组织。不过,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苏州丝织业中的“帐房”势力急剧扩展,阶级关系日渐明朗,阶级对立日益加剧,行会组织越来越无法把各个不同阶级的人们包容在一起,越来越难以以全行业最高代表的面目出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激荡风云,更加速了传统统治秩序和旧式行会组织的瓦解。行规无形中废弛,行会失去了约束力。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结束后,尽管清政府大力支持城镇行会的重建,但已无力完全修复崩溃的堤防。同治年间“重建”的云锦公所,性质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逐渐由苏州丝织业的全行业组织向纱缎庄“帐房”的同业组织演变,与道光年间的丝织业行会组织云锦公所名同而实异,不可等量齐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