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朝中枢政局发微(2)
二、懿安皇后郭氏与“元和逆党” 文宗朝“元和逆党”势力为什么如此强盛?文宗以帝王之尊为什么不能凭其所愿将“元和逆党”清除?要了解彀中隐情,就不能不提到懿安皇后郭氏与宪宗元和末年的宫内权力斗争。 宪宗有子二十,除元和四年(809)被封为皇太子的长子宁外,诸子中最受宠爱的有次子沣王恽、及深王悰、洋王忻、绛王悟。此四子自贞元二十一年(805)封长子宁为平原王时,即同封为同安、彭城、高密、文安王,宪宗即位后,进封长子宁为邓王,又同时受封,(5)恩宠非同一般。然而,元和六年(811)十二月太子宁暴崩后,承继太子之位的既不是以礼法应顺次而立的沣王恽,也不是受到宠爱的深王悰等,而是第三子恒。恒之所以能被立为皇太子,主要在于有他的母亲懿安郭氏及其为代表的政治势力的支持。 在宪宗后宫中,得宠妃嫔甚多,所谓“后廷多嬖艳”(6)是也。然而,在后宫中,最有政治势力的不是那些得宠的妃嫔,而是有深厚政治背景的懿安郭氏。懿安郭氏是郭子仪的孙女、郭暧的女儿。郭子仪在安史乱后手握重兵,权倾朝野,“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二十年”,“子曜、旰、晞、昢、昭、暧、曙、映等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贵重,子仪颐指进退,如仆隶焉。幕府之盛,近代无比。”(7)郭氏政治势力盘根错结,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军阀豪门。郭暧与代宗长女升平公主的婚姻,是李氏皇室与郭氏军事势力相互借重的结果,懿安郭氏则是这桩政治联姻的产物。德宗之世,郭子仪去世,但郭子仪营造的军事势力尚在,时为广陵王的宪宗聘懿安郭氏为妃,仍是李氏皇室与郭氏两家的相互借重,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由于懿安郭氏的特殊身份,顺宗对其特别礼遇,“以其家有大功烈,而母素贵,故礼之异诸妇。”(8)宪宗登基后,即进册为德妃。 懿安郭氏有深厚的政治背景,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会受到宪宗的宠信,恰恰相反,宪宗对其颇存畏惧之心。这种畏惧之心可以从懿安郭氏在宪宗之世一直未被封皇后看出。元和八年(813),“群臣上表,请立德妃为皇后。”(9)宪宗“恐后得尊位,钳制不得肆,故章报闻罢。”(10)直至宪宗崩,懿安郭氏仍身为德妃,皇后之号只是后来追封。 本来,以懿安郭氏之政治背景及子恒已立为皇太子的缘故,被册封为皇后应为常理,但宪宗并未按常理办事,这种状况意味着懿安郭氏及太子恒的地位没有真正巩固,而曾两次受封,颇受恩宠的四王,随时有夺嗣而立的可能。四王受宠必然滋生觊觎皇嗣之心,朝廷内外藏有野心、图谋寻机发迹者亦必然与其交结。以后,沣王恽、绛王悟图谋依靠内宦夺取皇位,就是这种情形合乎逻辑的发展。因此,宪宗之世,宫禁内谋夺皇嗣的幕后斗争必然相当激烈,只不过史无明文而已。 元和十五年(820),宪宗病重,“数不入朝,人情匈惧”(11),夺嗣斗争进入紧要关头,最终宪宗被弑,穆宗即位。这样,就出现了所谓“元和逆党”的问题。所谓“元和逆党”,一般认为是指宦官集团。其实,这是未究内情的皮相之谈。宪宗被杀,不在于宦官要擅行废立,而是太子恒与沣王恽抢夺皇位的结果。这有史实可以证明。宪宗被弑之时,被处死的还有沣王恽和宦官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12)沣王恽为宪宗第二子,受宪宗宠爱,本有嗣位的希望。吐突承璀是沣子恽的心腹,与恽早有勾结,“惠昭太子薨、承璀请立沣王”(13),未能如愿。叶突承璀身为神策军中尉,掌部分禁军之权,当为沣王恽的武装后盾。沣王恽以吐突承璀同时被杀,说明他们是与穆宗争夺皇位的敌手,在权力更替之际,双方有过激烈的冲突。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