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考古资料看汉唐两朝对古代新疆的管辖经营(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周泓 参加讨论

    (3)设置官市,管理贸易。唐州县治所等城,置市,设市令,丞管理。开元廿年《石染典从瓜州返回安西过所》卷中,在沙州请过所牒上,注有“沙州市勘同。市令张休”。《石染典买马契》注明,其马在西州市有成交。《康谥谦请过所状勘注》中有“市券”、“保白”。市券是官印“红券”;保白是私契(“白契”),由成交双方签订,但须有若干保人。《唐律疏议·杂律》定:“买奴婢、牛马立券”,市价不立市券者,刑笞等。西州开元十九年(731年)《准给唐荣买婢卷》、《开元廿年准给薛十五娘婢卷》,均有市丞签名,并注“同元契”及“用西州都府印”或“用州印”。反映出市易管理的正规。
        (4)置水官,修水利。吐鲁番唐墓有关文书《高昌县申修堤堰料工状》、《为行水浇溉致突厥葛腊下游奕首领骨逻佛斯关》等,反映出申修堤堰之频仍及民族交往之频繁。唐在西州设知水官、陶拓所、水子负责水利,文书记西州有“武进渠”、“垒石渠”、“屯续渠”、“东渠”、“西渠”。颇具盛况。
        唐中央还常派专使视察西域。《使衙为诸寺观应割附充百姓榜》,即为益民之举。
        (三)地方性政措
        1.西域屯田。唐代继承前朝在西域屯防,且规模超过以往,屯区遍布伊州、西州、庭州、龟兹、碎叶、焉耆、乌垒、清海、轮台、疏勒、于阗等西域各重镇要地,其中以伊、西、庭州和龟兹、碎叶、焉耆、乌垒屯田为典型。
        1972年吐鲁番唐墓出土《伊吾军上西庭支度使纳北庭粮米牒》(《伊吾军纳粮牒》)载:“敕伊吾军,合军卅应纳北庭粮米肆仟硕,壹佰玖拾柒硕纳伊州仓讫。牒上西庭支度使叁仟陆佰肆拾陆硕……,纳军仓讫”。(注:《新疆出土文物》图版102,文物出版社,1975年。)可见伊吾屯军规模之大,成绩显著。今巴里坤县大河乡干渠村大河古城,为唐伊吾屯军所筑城堡,出土有开元通宝等。吐鲁番哈拉火州出土《伊吾军屯田残籍》记有:“廿亩种麦”,“用水渠灌溉”等,钤“伊吾军之印”。
        伊吾军所属各烽戍,为补充士兵给养,减少军粮转运,办有烽铺屯田。烽铺是边防军最基本组织,是唐边塞要隘哨所,分属军镇、州县。TAM226出土《唐开元某年伊吾军典王元琮牒为申报当军诸烽铺田亩数事》记:“合当诸军烽铺,今年田总壹顷陆拾□亩;”“速独烽种豆陆亩”,“柽槌烽(床)捌亩”等;同墓还出土《唐伊吾军牒为申报诸烽铺田所得斛斗数事》等,均钤“伊吾军之印”。另,《唐伊吾军诸烽铺收贮粮食斛斗数文》记:“壹硕贰斗陆升肆合床故亭烽”,“叁硕玖斗贰升伍合斗波色多烽”(注:《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八册,文物出版社,1987年。)。表明各烽屯收获粮食就地贮存;并反映出烽铺中有当地兄弟民族。
        唐西州,有军府管理的大规模天山军屯和州县军镇管理的屯田。吐鲁番出土《西州都督府屯田文书》载:玄宗时西州都督府各镇戍卒共营田一千多亩,有赤亭镇、柳谷镇、白水镇、银山戍、方亭戍等。《唐西州都督府下诸军府主帅牒》记“烽人收贮”,钤“西州都督府印”。TAM78出土《唐西州蒲昌县下赤亭烽贴为镇兵粮事》钤“蒲昌县之印”。亦反映出有烽铺屯田。
        庭州,是唐北疆军政、经济中心,有瀚海军兵一万二千人,《唐六典·河西道》记有“北庭廿屯。”唐于北庭设有支度营田使。《唐书·百官志》卷49载:“边州……屯田之州别置营田使。”吐鲁番出土有《唐北庭都护支度营田使文书》记:“节度副大使……检校北庭都护、支度营田使。”庭州也有烽屯。《吐鲁番出土文书》第八册《唐北庭诸烽田亩数事》记:“乾坑烽床伍亩”,“柽林烽床伍亩”。
        焉耆,唐时建都督府,设军镇屯驻。1950年后焉耆发现几处唐代屯址,如“唐五城”、“陆式铺古城”;皆有屯军仓库、地窑、农具、粮食及唐代铜钱等遗物。
        乌垒,唐时是安西都护府下乌垒州治所。玄宗时垦地一万多亩,今轮台县黑大叶城即唐代屯田城,内在大熔铁炉,唐朝钱币等,说明屯军自制兵器和农具;伊拉苏也是唐军屯区,内有戍楼和唐开元通宝、大历元宝等。
        龟兹是唐朝安西都护府驻地,龟兹都督府治所,唐重兵戍屯。《通鉴》卷223云,自唐置安西四镇,“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新唐书·郭虔瓘传》卷133载:安西副都护……劝田训士,府库盈饶。”玄宗时设营田使。《唐六典·河西道》记749年“安西廿屯。”
        今库车、新和、沙雅绿洲有不少唐代屯址。如库车渭干河西岸夏克士尔、玉其土尔、库木土尔遗址,皆唐军驻屯城堡。本世纪初法国伯希和在此发掘窃走汉文文书200多件,载唐军屯戍龟兹、兴修水利、管理馆驿等情况。1985年以来,库车文馆所陆续掘出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等。安西都护府故地,库车皮朗古城亦出土唐建中钱,中字钱,开元通宝、大历元宝及莲纹砖、陶瓦等。
        唐代碎叶,在今中亚托克马克,位楚河(即碎叶川)南岸,为唐安西四镇之一,有重兵戍屯。唐碎叶屯田西至塔拉斯河流域。耶律楚材《西游录》有:“数百里皆平川,冈领回护;”“川北头有巨丽大城,城外皆平原可田。唐时凿道南山,夹为石牐以引水……有唐节度使参谋检校……王济之碑”。1953年前苏联考古者在此发现屯田城堡,四周有戍楼,出土唐代钱币、瓷器等。
        唐朝屯田管理制度严格。《唐六典》卷7记工部尚书“掌天下屯田之政令”;《新唐书·百官志》记屯田朗中“管全国屯田具体事务”。其下,屯田管理组织分两个系统:一为司农系统,由屯田令使主管官苑屯田,下设诸屯监、屯官,收入归中央政府使用;二为兵部参加管理的边州军镇系统,主管州镇诸军屯田,由其军政长官责管(后称营田使,由节度使兼任),收入支付驻军粮饷和州镇费用。
        西域屯田,由安西和北庭两大都护府统镇。玄宗时设节度使(营田使)主管,一般由副都护兼任。都护府下由各都督、刺史、驻军长官掌管,下置屯官负责。管理方式仍以集中型戍卒类军屯为主。如《开元十九年(731年)西州天山县到来符帖目》:“营田使牒,为天山屯车牛、农具,差人领……限牒到日送事。”唐代民屯,不同于汉晋时多自随军家属或附属于军屯,而主要是被政府征发到官府屯地服徭役的屯丁助屯。唐后期因均田制破坏,民屯主要为募民佃种政府屯地,实行租佃分成制。犯屯由军府收编、罪犯及其家属,监垦督屯。唐屯田组织严密,规模空前、成效卓著,保证了驻军供养,减轻了国家运输和财政负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