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考古资料看汉唐两朝对古代新疆的管辖经营(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周泓 参加讨论

    2.“缯帛为军资”。西域驻戍部队众多,“大军万,小军千人”(注:《旧唐书·吐蕃传》卷196。)。大量的驻军及其家属的衣装被服都由政府供给。而维持这般大部队的军帛绝非小数。因而唐政府每年从内地调大匹织物运往西域,“缯帛为军资”。唐史籍载供军资的布绢端匹动辄数万、数十万,而西域所占颇大。如《旧唐书·地理志》:“自开元中及天宝,”“给衣则五百三十万”,“伊、西、庭、安西四十万”。并且还有“赐赉之费”,即唐中央政府对边疆都护府、都督府下属“诸驿”,每年“准成例给付赐物”,如吐鲁番唐代文书记:“安、北都护府诸驿赐物于灵州都督府给”。《唐六典·兵部》记募兵制代府兵制后,政府征募“常住边防者,每年加长例给赐”。因此,中原麻、棉、丝织物,以军资、赏赐之径大批入西域。仅吐鲁番阿斯塔那1972~1973年清理墓葬,所见唐代有墨书题记和朱、墨篆印的布绢,即涉及今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诸省区,如“河南府长水县”、“宣州溧阳县”、“梁州都督府”、“湖州安吉县”、“婺州兰溪县”、“澧州慈利县”、“益州都督府”、“陵州”等(注:王炳华:《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
        另,从这些布绢可看出,其多是各地上徼唐政府的庸调布。1972年TAM157号麻布墨书有“庸调布一端”,钤朱色篆印三方;68TAM108开元九年题记有“庸布一端”,钤朱色篆印“郧县印”三方;72TAM226细绫墨书题记为“景云元年折调细绫一匹”。题记中有纪年,有鉴押,或草或楷,墨迹不同,官印两色,表明是按规定层层检核。朱印为州县收敛庸调和逐级上缴的手续鉴证;墨印是唐中央收纳庸调的左藏署勘验之证(注:《大唐六典》卷20,《大府寺·左藏署》。)。又,吐鲁番出土麻市中还见“租布”。如72TAM167麻布墨书题记“租丁杜相国布一端”,朱印四方;“祝伯亮租布一端”等(注:斯坦因:《亚洲腹地》N附图127。)。此为唐租税制在边疆的变通。开元廿五年一敕文规定:“关辅地区……有不通水利,宜折租造绢,以代关中调课”(注:《唐会要》卷83《租税上》。),即以布代租。由上资充西域戍兵的军帛,从侧面反映了唐租庸调制的施行。而转其作军资,优待戍军的政措,起到安定兵心,巩固边防和统一的巨大作用。
        唐中央政令和地方性政措在边疆有力施行,其对西域的有效经营,带来了西疆的稳固和发展,也使唐王朝成为中国历史和世界中世纪史上盛荣、强大的朝代和国家。
        综上,汉唐两朝政权机构在西域的建立,军政官员的任命、封授,政令政措的实施执行,军事、经济的治略、经营,使西域始终在中国中央王朝及其政权的统辖之下。汉朝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机构,其军事职能非常突出,屯田附于戍边,民屯归于军屯,交通从属烽邑。即经济依从军务,生产只为解决驻戍供养,经济活动包容于边防守卫功能,而少独立的内容。唐朝在西域的执政,有地方性体制,更有全国性政令的实施,说明西域已具备此基础;其驻戍虽以军屯为主,但民屯不再全属于军屯或以军属为主,而是徭户丁夫之屯与租佃分成。生产活动有了较独立的社会经济成份和开发边疆的因素与意义。这与国家的稳固、民族的聚合、社会经济本身的发展是相联系、同步和一致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