⑩《全唐文》卷508卷权德舆《吴尊师传》。 (11)《全唐文》卷523崔元翰《右补阙翰林学士梁君墓志》。 (12)《旧唐书》卷128《齐抗传》。 (13)《全唐文》卷783穆员《鲍防碑》。 (14)《全唐文》卷761褚藏言《窦常传》。 (15)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第197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6)《旧唐书》卷146《杜亚传》。 (17)《南部新书·乙》。 (18)《新唐书》卷164《薛戎传》。 (19)、(31)《唐代墓志汇编》第1854页,第1881页。 (20)越州天宝户为90297,元和户为20685,故推算出下降率为77.09%。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一文(《上海师大学报》1992年4期)统计,元和年间全国户数为2373435户,天宝时相当于元和时的府州户数为6854276户,据此可知元和时全国户数的平均下降率为65.37%。 (21)《元和郡县图志》卷9《河南道五·濠州》。 (22)《嘉庆扬州府志》卷20《赋役志》载唐代扬州开元户61417,天宝户77105,贞元户73000。如上开元户出自《元和志》,天宝户出自两唐书《地理志》,只是口数较两志少5口,贞元户取于《通典·州郡典》,户数少《通典》381户。《通典》是贞元十七年(801)杜佑派人献于朝廷的,所以《扬州府志》的撰者把《通典》扬州户定于贞元,以贞元户名之。 (23)《全唐文》卷368贾至《送蒋十九文奏事毕正拜殿中归淮南墓府序》。 (25)关于唐后期淮南道户口,笔者另撰有专文讨论。 (26)《新唐书》卷53《食货志》。 (27)《资治通鉴》卷227建中三年。 (28)《全唐文》卷612陈鸿《庐州同食馆记》。 (29)《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 (32)汪篯《汉唐史论稿》第18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33)《唐会要》卷83《嫁聚》。 (34)《李太白全集》卷29《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35)《旧唐书》卷39《地理志》。 (36)襄、鄂、洪三州的元和户较天宝户分别增长了120%、100%、90%,苏州仅增长了32%。 (37)《全唐文》卷715吕让《楚州刺史厅记》。 (38)《全唐文》卷478杨凭《唐庐州刺史罗德政碑》。 (39)参见胡焕庸、张善余:《中国人口地理》上册第333页,华东师大出版社1984年。 (40)《唐国史补》卷下《越人聚织妇》。唐前期越州的丝织业已有相当的基础。开元时越州已入贡织造精美的吴绫(《唐六典》卷3),天宝二年韦坚在广运潭展览各地轻货(土特产),会稽郡船载有越罗、交梭、轻调各十匹。这里的“轻调”,就是一种织造精美的高级轻纱。杜甫《白丝行》诗云:“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是诗把越罗与蜀锦并提,说明盛唐时越州的丝织业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果开天之时越州丝织业没有相当的基础,安史之乱后要形成“辇越而衣”的局面,显然是不可能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