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据我们所知的材料,美国1个军(两个步兵师及1个机械化师)包括埋克炮及高射炮在内,共有7公分至24 公分口径的各种炮1500门,而我们的1个军(3个师)只有这样的炮36门。敌有制空权,而我们开始训练的一批空军要到1951年2月才有300多架飞机可以用于作战。因此,我军目前尚无一次歼灭一个美国军的把握。而既已决定和美国人作战,就应准备当着美国统帅部在一个战役作战的战场上集中它的一个军和我军作战的时候,我军能够有四倍于敌人的兵力(即用我们的4 个军对付敌人的1 个军)和一倍半至两倍于敌人的火力(即用2200门至3000门7 公分口径以上的各种炮对付敌人同样口径的1500门炮),而有把握地干净地彻底地歼灭敌人的1个军。 (六)除上述12个师外,我们还正在从长江以南及陕甘区域调动24个师位于陇海、津浦、北宁诸线,作为援助朝鲜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预计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当时的情况逐步使用上去。(注:毛泽东写给斯大林的电报(手稿),1950年10月2日。) 毛泽东在这个电报里,分析了中国出兵支援朝鲜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说明了中国出兵作战的战略部署和作战方法以及国内策应部队的调动情况;同时也向苏联提出为保障作战胜利所必需提供的支援。毛泽东提出来的问题都是大问题。他考虑得全面,周到,又很慎重。这份电报没有发出,但它非常详尽地反映了毛泽东个人当时对出兵朝鲜的基本态度和各种考虑,因而是一份具有很高价值的文献。 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判断,毛泽东的这个电报,很有可能是在10 月2日下午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之前起草的,原准备在书记处会议作出出兵决定后发给斯大林。但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只有将多数人的意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 在转告斯大林的意见中,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将出席"。(注:引自苏联驻华大使罗审转呈毛泽东关于中国暂不出兵的初步意见致斯大林电,1950年10月3日。)这说明, 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而为这个问题最终而正确的解决,留下了回族余地。 10月4日下午,在毛泽东主持下,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了。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中间赶到)。列席会议的有: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 派志愿军出国同美军作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抉择:出兵,或者不出兵兵。会议一开始,毛泽东首先让大家讲讲出兵的不利情况。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理由主要是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我军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一些干部和战士中间存在着和平厌战思想;担心战争长期拖下去,我们负担不起等等。听到大家的发言后,毛泽东讲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注:《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57页。) 会议正在进行中间,一个引人注目的人物彭德怀,赶到了会议。彭德怀对这个会议毫无思想准备,连会议内容事先都不知道,只是侧耳细听,没有发言。散会后,他来到杨尚昆住处,详细了解了会议情况。(注:访问杨尚昆谈话记录,1995年10月16日。) 10月5日上午,受毛泽东委托, 邓小平将彭德怀从北京饭店约到中南海毛泽东办公室。毛泽东非常清楚,在这个时候彭德怀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他俩进行了一次情真意切的谈话。彭德怀表示拥护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当毛泽东把挂帅出兵的重任交给彭德怀的时候。彭德怀说:"我服从中央的决定。"毛泽东略带感慨地说:"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注:彭德怀传记组访问杨尚昆谈话记录,1995年7月20日。) 下午的政治局会议上,仍然有两种意见。在别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讲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注:《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58页。)会议最后作出决定,由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 从10月2日到5日,中央连续开了三天会议。会上充分发扬民主,毛泽东尽管有了自己的主张,仍然认真地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让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难方面充分地说出来,然后说服大家。其实,对于打不打的问题,毛泽东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他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血的。不是毛泽东好战,问题是美国已经打到我们的国境线上了,不打怎么办?!(注:《聂荣臻回忆录》下册,解放军出版社1984年10月版,第735页。 )后来毛泽东对金日成讲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注: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的谈话,1970年10月10日。)这是毛泽东对当年中央政治局关于出兵援朝决策过程的一个形象的概括。这是一个何等艰难的决策啊!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少有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