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毛泽东与抗美援朝(7)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党的文献》 逄先知/李捷 参加讨论

毛泽东立即令西线部队向平壤挺进,相机占领平壤。
    12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收复平壤。16日, 将西线之敌全部赶到三八线以南。在东线,人民军于9日收复元山, 切断敌人陆上退路。志愿军17日占领咸兴,24日收复兴南。至此,除江部沿海的襄阳外,"联合国军"全部被赶到三八线以南。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并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志愿军和人民军取得了由防御转入进攻的主动权。
    志愿军连续打了两个胜仗。在有些人的头脑里速胜思想有所生长。对朝鲜战局的发展前途应当怎样估量?是速胜,还是持久?这是摆在毛泽东面前需要作出回答的一个重大方针问题。
    在第二次战役发起后不久,1950年12月3日, 毛泽东在会见金日成时,对朝鲜战局发展前途曾作出两种可能的估计。他说:"战事有可能迅速解决,但也可能拖长,我们准备至少打一年,朝鲜方面也应作长期打算。"在说这番话的时候,毛泽东把重点放在准备长期作战的基础上。他还对金日成说:"你们现在比从前是更强了,不是更弱了。当你们越过三八线直向大邱进攻不计后方空虚的时候,你们是最弱了。现在你们既懂得胜利又懂得失败,有了经验,你们就更强了。"(注:毛泽东会见金日成时的谈话要点,1950年12月3日。转引自周恩来致彭德怀等电,1950年12月4日。)
    第二次战役结束以后,毛泽东根据两次战役的经验,并听取了彭德怀等人的意见,对朝鲜战局的发展前途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战争仍然要做长期打算,要估计到今后许多困难情况。要懂得不经过严重的斗争,不歼灭伪军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歼灭美英军至少四五万人,朝鲜问题是不能解决的,速胜的观点是有害的。"(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第250页。)
    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取得两个战役的胜利,对整个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自我志愿军入朝,取得了两个战役的胜利以来,我国的地位提高了,说话响亮了,民主阵营的声势也增加了。另一方面,帝国主义阵营则呈分崩离析之势。无论在美国内部,美英之间,英国内部,英法之间,其他国家与美英之间,其矛盾都增加了,裂痕扩大了。美帝是愈发被孤立起来了。主席决定志愿军入朝之举,实是万分英明的、有远见的决定,事至今日则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当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诚如主席所说,不仅不要近视、短视,而且必须远视、长视。决不可以眼前的,忽视了前途、远景!'高瞻远瞩'盖指此也。"(注:《杨尚昆日记》,1951年1月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