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先秦时期爵制的起源与发展(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晁福林 参加讨论


    以“爵”来称呼贵族的秩次等级可能是西周后期的事情。《诗经·桑柔》“告尔忧恤,诲尔序爵”,郑笺“教女以次序贤能之爵”,是爵字于共和行政以前已经用如爵位之称的证据。为什么要用“爵”来表示秩次等级呢?前人多以为古人饮宴时行爵有贵贱尊卑之别,故而以爵来表示等级。清代学问家朱骏声力驳此说,并且提出新论。他说:
    爵,古音如釂,尊号之合音为爵,故借爵字以当之,犹本言而已而曰耳,本言之焉而曰旃,本言蒺藜而曰茨,本言胡芦而曰壶也。旧说古人行爵有尊卑贵贱,故引申为爵禄。按,凡礼器皆有次第,何独取于爵?,岂觚、觯角散亦行为尊号耶?……或又曰与尊用酒尊字同意,按,尊与椑对,故得转注,爵则有贵有贱,不得专为贵义也。《白虎通·考黜》“爵者,尊号也”,此为雅训[③]。
    朱氏释“爵”为“尊号”二字合音,从古音变化的角度看是很有说服力的。其解说中略有自相矛盾之处,即一方面他肯定爵为尊号,但另一方面却又说爵有贵有贱,不得专为尊义。然而这个小的缺失并不能否定朱氏说解主旨的成立。朱氏所云“爵则有贵有贱”,在一定范围里面,可以说是正确的。与公、侯爵位相比,子、男要贱,而公、侯要贵。然而,爵位之制开始只行用于贵族阶层,《周礼·大宰》所谓“爵以驭其贵”,正道出了这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就是最下等的爵位,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依然是高贵的。西周时期,爵只行用于贵族阶层,距离其下降到普通民众还有相当长的路程。所以在开始的时候,爵就是尊号,就是各级贵族所特有的尊号。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朱氏此说可从,但是旧说似亦不可全废。正如朱氏所提出的问题“凡礼器皆有次弟,何独取于爵”呢?这恐怕还应当从古人饮宴时序爵的惯例上找答案。《仪礼·燕礼》谓“执散爵者,酌以之公命所赐。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公答拜。受赐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后饮”,《礼记·曲礼》谓“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省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这些记载都说明在周代贵族饮宴的时候,以爵饮酒有长幼贵贱之序。爵虽然为尊号,但是在爵位当中实有等级差别,所以取饮宴时“长者举未釂,少者不敢饮”之义,而用“爵”字来表示贵族等级的差别,乃是十分恰当的做法。综合前人旧说和朱氏之说,可以说采用“爵”字,有两种涵义,首先是表示贵族的尊号,其次是表示贵族间等级的差异。
    另外,在古代礼仪中,爵为贵族常用器物,是普通贵族皆可使用者,而其它酒器则有许多限制。《礼记·礼运篇》说:“斝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郑注“斝,先王之爵也,唯鲁与王者之后得用之耳,其余诸侯用时王之器而已。”孔疏谓“寻常献尸则用王爵耳”。可见,爵为寻常祭礼皆可用者,而斝等酒器,则没有爵使用的普遍[④]。从《仪礼》、《礼记》等主要记载周人礼仪的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许多礼仪中,持爵而饮、献爵表示尊重等事屡见不鲜,爵已经成为周人礼仪中不可或缺的器皿。爵作为贵族习用之物,用之来表示其尊卑地位,自然也就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质。以“爵”来称谓贵族的等级地位,这也应当是原因之一。
    
    虽然早在西周后期就已经有了用“爵”表示社会等级的情况出现,但是直到春秋时期,贵族的社会等级,亦即爵位,还常用“命”来表示。春秋前期,周天子赐予诸侯“命”,还是相当隆重的事情。周襄王为褒奖晋文公的勤王之功而赐予其“命”,赐命的过程相当隆盛:
    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内史兴赐晋文公命,上卿逆于境,晋侯郊劳,馆诸宗庙,馈九牢,设庭燎。及期,命于武宫,设桑主,布几筵,太宰莅之,晋侯端委以入。太宰以王命命冕服,内史赞之,三命而后即冕服。既毕,宾、飨、赠、饯如公命侯伯之礼,而加之以宴好[⑤]。
    晋文公所受赐之命为“诸侯、诸伯七命”之礼。整个典礼过程都体现了周天子和晋文公对于赐命的高度重视。这次赐命表示周天子“策命晋侯为侯伯”,在当时对于诸侯来说是莫大的荣宠。赐命是赏赐给晋文公的车服等物有“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旅弓矢千,矩鬯一卣,虎贲三百人”。赐命以后,晋文公的答辞谓“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⑥]。由此可见,赐命与爵位制度所表现的正是周代上下级贵族间的主从关系的确立。在春秋时期和晋文公一样受到周天子赐命的诸侯,见诸史载的还有齐桓公。不过,尽管他受赐命的时间比晋文公要早,但当时的情况却语焉不详,仅谓“王使召伯寥赐齐侯命,且请伐卫”[⑦]而已,依照《史记·周本纪》的说法,则是“赐齐桓公为伯”,任命其为诸侯之长。另一位曾受周王赐命的是齐灵公,史载周灵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⑧]。其受赐命的具体情况亦不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