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先秦时期爵制的起源与发展(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学刊》 晁福林 参加讨论

赐命不仅可以由周天子赐予诸侯,而且可以由诸侯赐予臣下。晋襄公曾经“以三命命先且居将中军,以再命命先茅之县赏胥臣,……以一命命卻缺为卿”[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卿有“一命”、“再命”和“三命”的不同品级,和诸侯一样也是命数多者为贵,其车服制度也要以命数多少为转移。君主对于臣下的赐命,可以一次赏赐三命,也可以先赐一命或二命,然后再增加。鲁国的叔孙昭子曾经“以再命为卿”,后来待鲁国伐莒获胜之后,他又“更受三命”[⑩]。在臣下立有功劳而需赏赐的时候,各国君主可以依照臣下的爵位等级赏赐相应的服饰器物。春秋中期,郑国军队攻陈国,史载郑简公赏赐率军诸卿的情况是,“郑伯赏入陈之功……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11)。郑简公赏赐命服依子展、子产爵位的高低为差,体现了爵位等级的尊卑有序。诸侯不能赐命于别国的卿大夫,但可以赐予其不同爵位等级的服饰或器物,鲁襄公十九年(前554年)鲁襄公在宴享晋国大臣的时候,曾经对于六卿“赐之三命之服;军尉、司马、司空、舆慰、候奄皆受一命之服”(12),就是一例。《礼记·王制》谓“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可见鲁君实以卿的最高级别的爵位等级来馈赠于晋国六卿的。
    接受君主的爵位赐命,就意味着臣下对于君主必须忠诚尽力。鲁国人述孔子先祖弗父何受到君主赐命的情况,说他“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k21h403.jpg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恭)也如是”(13)。弗父何被宋君赐予“三命”,已经是上卿等级,但是他却更加恭谨慎重,可见其对于爵位是十分看重的。依照《礼记·王制》的说法,大夫等级的贵族爵位不能世袭,即所谓“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可见,君主将爵位视为自己独有的封赐之物,不可使一般贵族所私有。尽管诸侯之子可以继其父之位而君临其国,但其爵位依礼则还需天子封赐,在封赐之前,“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14),只有待天子封赐之后,才算正式有了诸侯的爵位。春秋时期,这种封赐制度虽然多已不被执行,但在社会人们的观念中还存在着,所以还偶有执行这种制度者。“爵以功”的记载说明,统治者的确是将爵位的封赐作为鼓励臣下尽忠效力的主要手段。
    春秋战国时期,爵制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例如,在丧礼上,有爵位者可以持杖,无爵位者除丧主嫡子以外都不可持杖。《仪礼·丧服》谓“杖者何?爵也”,贾疏谓“有爵之人必有德,有德则能为父母致病深,故许其以杖扶病”。可见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爵位实为地位及品德的标识。伪古文《尚书·说命》中所谓“爵罔及恶,德惟其贤”,是合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观念的,爵位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在周代社会上,宗族乡里之间聚会的场合必须序齿以排定位次,显示尊卑,但是有高级别爵位者却可以例外。《周礼·党正》载,“国索家鬼神而祭祀,则以礼属民饮酒于序,以正齿位。壹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在进行乡饮酒礼而序齿的时候,一命和再命的贵族依然要和宗族乡人序齿,这表明宗法制度在社会上还有强大影响,连国君赐命的贵族都要让它三分,可是君主毕竟是社会的代表、国家的象征,所以君主所赐三命的贵族可以不参加序齿而直接位于尊位。
    
    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重视爵位制度,认为爵制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春秋初期,齐桓公治理齐国而选贤举能的时候,有一项目标就是要做到“朝不越爵”(15),使贤者的爵位高于不肖者。爵位品级在当时并非仅为名誉虚衔,而是有实际利益寓于其中的,这正如晋臣叔向所说,“爵以建事,禄以食爵,德以赋之,功庸以称之”(16),意即君主所任命的职事要以爵位高低为转移,君主所颁赐的俸禄要依爵位高低而定其数量,因此爵位高低要依照其品德和功劳的情况来决定。《礼记·王制篇》谓“爵人于朝,与士共之”,把封赐爵位作为对于贵族进行公开表彰的重要方式。就君主而言,在朝廷上封赐爵位,表明自己操持有封赐大权;就受封赐的贵族而言,则在公开的场合下显示自己身份得到提高。贵族之所以重视爵位,除了要在政治上得到社会的承认以外,与爵位相应的利禄也是其所青睐的目标所在。到了战国时期,君臣关系已经加进了许多交易的因素,这种交易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君主以爵禄与臣下的才能、贡献相交换(17)。《战国策·楚策一》载楚国大臣蒙谷立有大功,楚王便“封之执圭,田六百畛”,就是一例。孟子曾谓“天子有达尊三、爵一、德一、齿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18)。他认为在朝廷之上,爵位的赏赐是相当重要的统治手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