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还政成王说质疑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起周王朝。武王姬发在灭殷后二年即死云,据说其子成王姬诵年幼,由叔父周公姬旦摄政。摄政共七年,在七年多的时间里,姬旦平定了东部的叛乱,制礼作乐,封建诸侯,镇压殷民,于是天下太平,“复子明辟”(《尚书·洛诰》)。稽首归政,退就臣位,(《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被尊为“圣人”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摄政”而后“归政”。但是,事实真相如何呢? 一、周公实际上是篡位 1.成王的年龄 周公姬旦摄政的理由很简单,即“成王幼”,那么当时成王究竟有多大?这是问题的关键。最小的是《史记·周本纪》中的说法:“成王在襁褓中”。最大的是王肃说文王崩时成王已三岁,武王崩时成王已十三岁。关于此点,前人庄存与、廖平分别在《尚书既见》和《经话》一书中,均已对成王年幼之说提出了质疑。顾颉刚先生也认为:“武王死时年五十四,成王是他的长子,该有三十岁左右”。[①] 笔者认为,庄、廖、顾等大师们的看法是正确的。 《史记》中说文王断“虞芮之讼”,“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此后七年,文王死。”西伯盖在位五十年。《韩诗外传》:“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动,之后四十三年,凡莅国五十一年而终”。这里面都应包括文王在受命前作为周部族首领的四十多年。以文王即位时非常年轻只有十几岁算,文王在死时最少也应有七十岁左右。 而武王死时多大呢? 班固《汉书·律历志》说:“文王十五生武王。”《史记·周本纪》说文王死后“二年,武王观兵,四年灭纣。”《史记·封禅书》:“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而崩。”可见,武王是在文王死后六年去世的。另外,《史记》引《逸周书》谓武王灭殷后曾说过“自发未生至于今六十年”,不久武王即死去。 从以上几条史料看来,武王死时不足六十岁应当是可信的。 那么,成王在武王死时有多大呢? 依据古人“三十而娶”,国君诸侯则“十二而冠,冠而娶,十五生子……重国嗣也。”(《淮南子·汜论训》),即使武王二十而娶,那么成王在武王死时在二十岁至三十岁之间大约是不会有大的出入的。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曰:“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成、霍……文之昭也,邗、晋、应、韩,武之穆也。”由此可知,成王至少还有四个弟弟都封了国,其中,封于晋的便是成王的弟弟唐叔虞。而此时的唐叔虞已经至少是一个青年人了。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史记·周本纪》有这样一段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晋唐叔得嘉禾,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归周公于兵所。”《史记·鲁世家》也有“唐叔得禾异苗同颖(郑注:“二苗同为一穗”),献之成王,成王命唐叔以馈周公于东土。”足见此事是武王刚死,周公东征时的事,唐叔已经能够代表成王处理一些事情了。而不是像史书上说的成王以桐叶封弟那样两个小孩子在宫里随便玩闹。 因此,武王死时,成王姬诵已经成人。周公摄政的条件便也不复存在。于是,便有人提出来周初行的是兄终弟及制,周公继位属名正言顺。因此,弄清当时的王位继承制的形式对判断周公称王是否合理至关重要。 2.周初遵循的是“父死子继制”还是“兄终弟及制”? 清末今文学家廖平在《经话》中说:“周公、成王事为经学一大疑……乃知成王非幼,周公非摄,此《尚书》成周公之意,又有语增耳。武王克殷后,即以天下让周公,《逸周书》所言是也。当时周公直如鲁隐公、宋宣公,兄终弟继,即位正名……盖商法兄终弟及,武王老,周公立,常也。” 王国维也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公之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也,自殷制言之,皆正也。”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