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周公还政成王说质疑(5)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河北师院学报:社科版 郭茵 参加讨论

4.成王是不信任周公的
    前面已经说过,武王死时,成王并不年幼,作为一个青年天子,王位却被辅政的叔叔所篡得,心里自然是不会容忍的。因此成王对于周公旦肯定是不满,以致和周公旦明争暗斗。这一点,可以从《尚书·金滕》篇看出来。
    《尚书·金滕》篇,主要写的是这样的事:周灭商后二年,武王生了重病,周公作册书向先王祈祷,请求代替武王死。事后,史官把册书放进金属封缄的匣子(金匮)。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周公摄政。三监散布流言,说周公要得成王的天下。周公在朝廷上站不住,就避居在外面。成王没有派人去抓他,但也没有相信他的忠心。后来有一年的秋天,忽然大雷电和大风把禾黍都吹坏了,成王等惊慌得很,打开匣子来看书,看到周公请求替死的祝册,幡然悔悟,出郊亲迎周公。于是,雷电停止了,风开始倒吹,已经倒地的禾黍又重新竖了起来。
    这篇文章,上半篇说的是祖宗的灵魂对于子孙的权力,下半篇说的是上天对于人事的警告。以我们今天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来看,通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不可信的,只能说,是多少年来流传下来的一个关于周公的神话,因此,它对于说明周公是辅政还是篡位,是自己让位还是被迫下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是,文中有二句话,却颇值得让人玩味。
    “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于后,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
    关于此段内容该当何解,历来众说纷纭。争论的关键点在“居东”和“罪人斯得”二个词上,有人认为“居东”,是东征,有人则认为“居东”是东居。至于“罪人斯得”也是说法各异,司马迁说:“管、蔡、武庚等果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作《大诰》。遂诛管叔,杀武庚,放蔡叔。”可见,司马迁认为罪人指的是管蔡。《白虎通·诛罚篇》也说:“《尚书》曰‘肆朕诞以尔东征’,诛弟也。”又说:“《尚书》曰‘诞以尔东征’,诛禄甫也。”即《白虎通》所持观点亦与司马迁同。持此观点的还有毛公。对于《诗经·鸱鸮》中的“既取我子,无取我室。”毛公的解释是:“宁亡二子,不可以毁我周室。”《诗经·豳谱》疏说“二子,谓管、蔡。”又说“毛以罪人斯得为得管、蔡,周公居东为东征也。”所以说,毛公的观点与司马迁的观点也是一致的。但是《尚书》的注者郑康成却认为,“罪人,周公之属党,与知居摄者。周公出,皆奔,今二年,尽为成王所得。谓之罪人,史书成王意也。罪其属党,言将罪之。”他之所以这样认为,也是根据《诗经·鸱鸮》中“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来说的。他认为“时周公竟武王之丧,欲摄政,成周道,致太平之功。管叔、蔡叔等流言曰:‘公将不利于孺子。’成王不知其意,而多罪其属党。兴者,喻此诸臣乃世臣之子孙,其父祖以勤劳有此官位土地,今若诛杀之,无绝其位,夺其土地。”《周易集解·蒙·初六》“用说桎梏”这句话,干宝的解释是:“此成王始觉周公至诚之象,将正四国之罪,宜释周公之党。”这个说法。与郑康成是一致的。
    究竟孰是孰非,因为与本文关系不大,暂不讨论,我只是想说,不管大家持何种看法,里面透露的唯一一致的信息就是成王对周公有怀疑。《诗经·鸱鸮》疏正义甚至说成王“疑其将篡”。可见二人的矛盾相当严重。尤其是后句:“于后周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王亦未敢诮公。”这不禁使人要问,成王为什么要“诮”周公,为什么又“未敢”?《尚书正义》说:“成王犹尚疑公。”又说:“王犹未悟,故欲让而未敢,政在周公。”这就是说成王为畏其威而“未敢诮公”,那周公真是具有“震主之威”了!
    再看一看周公写给成王的诗《鸱鸮》。开篇起兴的第一句就是“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鸱鸮”是一种恶鸟。把成王直接喻为恶鸟,一是可以说明周公在当时是不可一世的,二则可以说明二人的矛盾已从明争暗斗而表面化了。成王作为一个被驾空了的青年天子,假若仅仅是默默忍受,那就不会有后来的致政成王了。
    5.周公被赶跑
    综上所述,周公在执政称王以后,首先受到了自己的兄弟管、蔡的进攻,朝中的大臣和诸侯也不愿听其命令,和他一块辅佐成王的召公也怀疑他,年轻的成王与他更是矛盾重重。这样众叛亲离的一个人,在政治舞台上能够表演多久,的确是一个令人关心的问题。
    历来的说法都是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管、蔡)、三年践奄(剪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我认为,这是历代的儒生们为了美化周公,而将周初的一些重大事件都加在周公头上而编造出来的。事实上,周公并不是还政于成王,而是被赶下台的。
    从道理上讲,摄政还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周时,每发生一件大事,便会由周王发一篇文告,或由史官记下来,这些资料均被收入《尚书·周书》,可是,遍查《尚书·周书》,唯独没有关于周公还政成王的记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