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盛世名臣傅恒述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李海鸿 参加讨论

二、傅恒与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尽管非常信任傅恒,并对其委以重用,但决不允许后者对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有些许损害。他不止一次地强调:“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注:《清高宗实录》卷三二三,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尽管如此,乾隆皇帝对傅恒的格外恩宠仍然使傅恒的个人势力有所膨胀,早在傅恒出任首辅大学士之前,瀛台侍宴时,便有某侍郎向其屈膝请安(注:《藤荫杂记》卷三。);傅恒领首揆后,文武官员对他更是曲意逢迎,其兄广成去世,傅恒为其经理丧事,“各部院大小百官,无不毕至,虽与广公绝不相识者,亦以文忠故致赙而泥首焉。舆马溢门巷,数里不得驱而进,皆步行入”(注:《檐曝杂记》卷二,《京官趋势吊丧》。);有时,由于事涉傅恒,有些官员甚至不能正常地处理政务或迟疑不决。
    针对上述情况,乾隆皇帝对傅恒的防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傅恒本人进行旁敲侧击或直言劝诫,对此,乾隆皇帝曾言:“傅恒日侍内庭,偶遇小节,朕即防微杜渐,严加教训。”(注:《乾隆朝上谕档》第三册,818。)一次御门听政,傅恒因故迟到, 在敏感的乾隆皇帝看来,无论事出何因,都未免有几分失之不恭,于是,君臣谈笑间,乾隆皇帝说傅恒“心肥”,这显然是在指责傅恒有骄纵之心。两淮盐政高恒,慧哲皇贵妃之弟,因侵贪拟斩,勾到日,傅恒为之求情:“愿皇上念慧哲皇贵妃之情,姑免其死。”乾隆皇帝却冷冷地反问:“若皇后弟兄犯法,当如之何?”(注:《啸亭杂录》卷一,《用傅文忠》、《杀高恒》。)此言无疑在提醒傅恒,即使贵为皇后之弟,也不可倚势肆意妄为。乾隆皇帝甚至不能允许对傅恒任何形式的崇拜,当他听说四川地区有傅恒生祠时,便立即命令当地官员将该祠改为佛堂。
    对其他大臣有意瞻循傅恒的倾向,乾隆帝也试图将其限制到最小程度。在处理政事过程中,一有苗头,便抓住机会,大作文章,有时甚至到吹毛求疵的程度。乾隆十五年六月,在处理协办大学士阿克敦应否给俸之事时,吏、户、兵三部互相推诿,都察院因傅恒兼理吏、户两部事务,亦“迟回观望,碍难办理”,经两月之久才呈奏一份模棱两可的处理意见。对此,乾隆毫不含糊,将都察院左都御史彭维新革职,所有都察院及吏、户、兵三部大小官吏均交部严加议处,各部堂官也不准援例宽免;其中马灵阿为傅恒所荐,乾隆对其加重处罚。(注:《乾隆朝上谕档》第二册,1805。)如此小过而受重惩,小事而牵连甚众,目的就是警戒傅恒和文武百官:绝对权威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乾隆帝。
    傅恒步入仕途后,与乾隆接触更为密切。同其他大臣相比,他对乾隆帝敏感的个性与强烈的权力意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因而特别注意维护乾隆皇帝的绝对权威,凡事皆承旨行事,不敢丝毫擅断。傅恒任首辅后,为减少和避免从前讷亲一人承旨的专擅之嫌,奏请令军机诸大臣一同进见;他还严格遵守着军机大臣不与督抚外臣交结的规矩。傅恒处处谨小慎微,甚至在奔赴前线过程中,鞍马劳顿之余,也一丝不苟地行拜折之仪。乾隆一旦对他有所不满,他便诚惶诚恐,甚至“战栗失色”,“神气不宁者数日”(注:《啸亭杂录》卷一,《杀高恒》、《用傅文忠》。);对乾隆给予自己的特殊封赏,他都再三奏辞,态度相当诚恳,有时甚至到泣下的程度;对超过自身品级的四团龙补褂,日常不敢服用,朝贺之后便匆匆脱去,连乾隆都认为这有失体统,不得不特降谕旨,令其入朝时必须服用。
    傅恒还严厉斥责那些有损皇帝权威的大臣,即使对宗室王公也毫不留情。乾隆之弟和亲王弘昼,“性骄奢,尝以微故,殴果毅公讷亲于朝”,由于乾隆的优容,满朝文武都惧其几分。但当这位骄奢的御弟顶撞乾隆时,傅恒亦毫不犹豫地直言责斥:“此岂人臣所宜语?!”(注:《啸亭杂录》卷六,《和王预凶》;卷一,《友爱昆仲》。)
    傅恒的谨慎和忠诚,使乾隆帝颇受感动,因而对他十分放心。由此,君执君道、臣守臣节,在二十余年的相互协作过程中,傅恒不仅赢得了乾隆皇帝的高度信任,还与乾隆皇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然,由于两人之间不平等的政治关系,这种感情自然也是不平等的,是单向的,更多地体现在乾隆皇帝对傅恒的体贴和关怀上。
    第一次金川之役,傅恒奔赴金川前线期间,乾隆皇帝特派头等侍卫达清阿、户部尚书达勒党阿等随行,负责照料傅恒的饮食起居;并多次降谕,令傅恒爱护身体。傅恒出征缅甸时,乾隆皇帝体现出来的几乎更是一种对挚交好友的信赖和眷恋之情,他还亲制诗扇寄给傅恒,寓见诗如见人之意,诗云:“世上谁知我,天边别故人。”(注:《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一。)
    傅恒临终前,乾隆帝更给以无微不至的关心、体贴和照顾:“每朝夕遣使存问,赐以内膳羹糜,俾佐颐养,复间数日亲临视疾,见其有增无减,轸念弥殷”(注:《乾隆朝上谕档》第六册,656。); 傅恒病逝,乾隆深为“震悼”,亲到傅府中祭奠,哀叹忠臣远逝:“鞠躬尽瘁诚已矣,临第写悲有是哉?千载不磨入南恨,半途乃夺济川材。”(注:《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一年后驻跸天津,四年后赐尊傅恒之墓,乾隆皇帝都分别赋诗寄悲致哀。(注:《清高宗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七、卷十九。)傅恒英年早逝后,乾隆皇帝还决定承担起对其后人的培养和教育之责,其诗:“平生忠勇家声继,汝子吾儿定教培”与“后进方当竭力培”(注:《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卷九十七。)都明确表达了这一想法。君臣相得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傅恒特殊的身份与地位,以及他与乾隆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傅恒生前有时也能发出些许劝谏之声。乾隆皇帝论及佛法,傅恒奏道:“佛法先戒贪嗔痴,皇上天禀聪明,尚有时嗔怒过节,如臣庸愚,恐学亦徒劳”;乾隆皇帝论及魏征敢于进谏之事,傅恒回答说:“魏征每陈谏牍,唐太宗不但不怒,并有褒赏,魏征是见敢谏之便宜,故不惮直言也”(注:《清稗类钞》第四册,《谏诤类·傅文忠谏嗔怒过节》。)。前者无疑是针对乾隆帝喜怒不定的性格而发,后者则明显是指乾隆帝不乐于接纳臣僚们的意见。
    傅恒奏请的军机大臣同进见之例,使他与其他军机大臣处于同等地位,但乾隆帝“每日晚膳后,阅内阁本章毕,有所商榷,又独召文忠进见,时谓之‘晚面’云”(注:《檐曝杂记》卷一,《军机大臣同进见》。)。“晚面”不是一种制度,也没有成例,只是傅恒与乾隆私人关系在处理国家事务时的体现,是皇帝对傅恒高度信任的最有力的证据,它无可动摇地确立了傅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辅之位。乾隆帝对傅恒如此深厚的感情,不仅使傅恒首辅之位日益巩固,也使他在乾隆帝留给臣下的有限空间里,为自己创造了尽可能大的活动余地,进而对乾隆朝军事及用人行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