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界史 > 世界古代中古史 >

浅谈本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巴勒斯坦政策(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西亚•非洲》 潘光 参加讨论

英国统治巴勒斯坦的政策为什么要不断进行调整呢?总的来说,如同1917年夺占巴勒斯坦一样,是出于帝国主义的战略需要,即控制欧亚非三洲要冲的战略交通线和战略资源,以加强自身在欧洲大陆和全球争霸中的地位。如果说英国的巴勒斯坦政策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基础,便是这一战略需要。大英帝国的外交从来是依据自身利益变化而变化的,没有僵硬的原则性和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和盟友。从英国治理巴勒斯坦过程中政策的调整,我们同样可以看到这一特点。当然,仅仅从理论上抽象地谈问题还是不够的,要寻觅三十年里政策变化的具体原因,还需对巴勒斯坦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复杂因素进行剖析。
    巴勒斯坦及中东其它地区的阿拉伯人为,反对犹太复国主义和英国的殖民地政策所进行的坚持不懈的斗争,是迫使英国修正亲犹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一次大战后初期,以麦加谢里夫·侯赛因为代表的阿拉伯领导人纷纷指责协约国列强不履行战争期间对阿拉伯人的许诺,反而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1920年4月,在耶路撒冷爆发了阿拉伯人民抗议英国扶犹政策的斗争,很快扩及巴勒斯坦全境,并发展为武装暴动,使英国当局穷于应付。在这一斗争浪潮的冲击下,就连强烈亲犹的英国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赫伯特·赛缪尔也认识到:在巴勒斯坦实现犹太民族愿望应以不损害现有居民的权益为条件。⑩为了安抚侯赛因,英国将巴勒斯坦东部划为一个独立国家,称外约旦,交给他的次子阿卜杜拉治理。同时又发表邱吉尔白皮书,首次对《贝尔福宣言》作了重新解释。1929年,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再次举行集会、游行和武装起义,反对英国支持犹太移民涌入巴勒斯坦,迫使英国当局又于次年发表帕斯菲尔德白皮书,同犹太复国运动拉开更大距离。
    1936年-1939年,巴勒斯坦人民的反犹复反英斗争出现了高潮。阿拉伯最高委员会在耶路撒冷建立,宣布举行总罢工,要求停止犹太移民,禁止卖土地给犹太人,建立阿拉伯民主政府。(11)英国在犹太恐怖组织配合下镇压阿拉伯人,使总罢工很快演变为全境武装起义。阿拉伯游击队到处袭击英军,一度攻占了耶路撒冷旧城,使英国当局手忙脚乱,狼狈不堪。一直到1939年春,英国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斗争镇压下去。焦头烂额的英国当局心有余悸,急忙改变手法,邀请阿犹双方去伦敦会谈。在谈判破裂的情况下,唯恐阿拉伯人再次揭竿而起,不得不下决心转而对犹太复国运动严加限制。
    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及其侧翼对英国构成的迫在眉睫的严重威胁,使唐宁街不得不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向阿拉伯人让步,以联合阿拉伯世界打击轴心国。三十年代中期以后,德意法西斯在欧洲猖獗一时,同时也把魔瓜伸向中东。德国大力向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国渗透,意大利则将侵略矛头指向东北非。1933年前后,意大利已在本土南部、地中海诸岛、意属利比亚和东非殖民地扩建军事基地,储存军事物资,作好了采取重大行动的准备。1935年10月,30万意军不宣而战攻入埃塞俄比亚,于次年5月完全侵占了这个国家。接着,意大利便着手在红海南部建立旨在对付英国的战略基地。(12)1937年3月,墨索里尼访问利比亚,公然宣称自己是“伊斯兰教的保护者”。(13)1939年春,德意支持的佛朗哥最终控制西班牙,意大利又吞并了阿尔巴尼亚,进一步加强了轴心国在地中海的地位。德意在欧洲侧翼咄咄逼人的进攻,对英法这两个老牌殖民帝国的利益,特别是对英国视为生命线的地中海--红海--印度洋通道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这样的形势下,英国却因巴勒斯坦问题而与阿拉伯世界严重对立。阿拉伯各国人民纷纷以各种形式声援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埃及、伊拉克、外约旦、沙特阿拉伯等国领导人一再举行会议,指责《贝尔福宣言》是非法的,要求停止犹太人移民,维护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正当权利。德意也见缝插针,利用巴勒斯坦问题挑拨阿英关系。这两国电台的阿拉伯语广播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大做文章,煽动阿拉伯人反对英国。德国情报机构头子卡纳里斯等人秘密访问一些阿拉伯国家,策划向巴勒斯坦运送武器和物资。(14)连杀人魔王希特勒居然也公开责问:“英国有什么权利枪杀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并在会见沙特国王私人代表时赞扬巴勒斯坦的反英斗争。(15)在德意的引诱下,巴勒斯坦阿拉伯最高委员会的领导人之一哈杰·阿明来到德国,寻求援助。(16)这一系列情况使英国统治集团惊恐不安,许多军政要人都主张立即采取与阿拉伯人结成联盟,确保阿拉伯地区的石油和交通线,以解燃眉之急。这样,就在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两个月,也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三个多月,英国政府5月19日的白皮书便应运而生了。
    大战爆发后不久,由于维希法国投靠轴心国,英国在中东的处境一度十分困难。到阿拉曼战役后,虽然隆美尔对苏伊士运河的直接威胁已消除,但德国势力对中东的渗透并没停止。因此,直至战争结束,英国政府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始终维持白皮书申明的立场,以免破坏与阿拉伯人脆弱的盟友关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