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是以蒋家王朝的覆灭和新中国的诞生而载入史册的。 这一年的春天,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胜利后,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制定了解放全中国的各项方针,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10月1日,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同志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中国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中国实现独立、民主和走向繁荣富强的新的历史纪元。这是前无古人的伟业,但还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党反动政府给我们留下的是经济崩溃、物价飞涨、民生凋敝的烂摊子。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顺应全国人民的要求,集中全党智慧,以巨大的魄力,率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仅仅用了3年时间(1949-1952年),就把国民经济恢复到历史上(1936年)的最高水平。 3年的实践, 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这期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我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直接参与了建国之初的大事、要事,因而对这段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进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949年4月初的一天,任弼时同志通知我开会,他说:“毛主席、党中央决定,让你以后列席书记处会议。”那时,毛主席、党中央刚到北平,还住在香山。华北局、华北人民政府则在北平城内。当时我想,华北局在“天子脚下”,研究有关工作时,叫我参加一下,是很自然的事,便说:“可以。我随叫随到。”弼时同志似乎看出我没有领会他的意思,又强调说:“是列席书记处会议,是要你参与书记处的工作的。”他的话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我沉思了半晌,觉得实在难以担此重任,便说:“这个决定,我觉得不合适,我不够格。”弼时同志说:“中央考虑过了,你够格。”我回答说:“恐怕中央对我估计高了,其实不副。” 熟悉我们党的历史的同志都清楚,在1928年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虽然也选出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但是,正如小平同志指出的,“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过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弼时同志去世后,又加了陈云同志。到了党的八大,成立了由毛刘周朱陈邓六个人组成的常委会,后来又加了一个林彪。”这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导集体。这就是我们党第一代的领导”(《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09页)。我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参与书记处工作的那几年,正是在党的七大之后、八大之前。七大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没有设立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当时的中央书记处是主持中央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其地位、作用不言自明。它相当于八大后的政治局常委会,而不同于八大后的中央书记处。 就这样,按照中央决定,我开始列席中央书记处会议。时年41岁。 开始一段,书记处的会是在香山开的,并不定时。1949年6月以后 ,毛主席、党中央搬进中南海,书记处会议大都在颐年堂开,有时也在毛主席的居处菊香书屋开。会议每周一次。 新中国成立前后,党中央的工作千头万绪。除了军事上向全国的胜利进军和外交上与苏联结盟外,当时最紧迫的是两件事:一件是政治上的,要制订《共同纲领》,筹备召开新政协,组建中央人民政府;另一件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