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民族主义的裂变(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江苏社会科学》 郭世佑 邓文初 参加讨论

尽管国内各政治集团、国际观察家对孙中山的联张政策大加挞伐,并将孙中山认作与“旧军阀”并无二致的过时人物,但孙中山不为所动,继续坚持与张作霖的联盟。孙中山的联张政策及孙、段、张三角同盟,使他在国际国内的声誉颇受影响(注:孙中山的三角联盟,在国民党内部颇遭物议,参见桑兵:《陈炯明事变前后的胡适与孙中山》,《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第75-76页。有关孙中山三角联盟的全面研究,参见娄向哲:《孙中山与亲日派军阀关系之探讨》,习五一:《孙中山与奉系军阀》,两文载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编:《孙中山和他的时代--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下册。)。
    孙中山与陈炯明的关系更是耐人寻味。
    陈炯明的实力无疑是孙中山1920年回穗重建北伐基地的重要依靠。在南方政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中,陈炯明是孙中山无法忽视的。然而,孙中山与陈炯明的不同政见,决定了这一联盟的暂时性(注:早在1922年,马林在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报告中就指出,孙与陈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陈“反对孙中山当选为大元帅,因为他认为中国应实行地方分权而不是中央集权,他要求联省自治,同情吴佩孚的政策”(见《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3-174页、第190页);1940年代,李剑农也指出过,孙陈冲突的原因在陈炯明信奉的是联省自治,孙中山却要武力统一(见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05-512页))。1921年,孙、陈之间曾因总统选举、北伐问题发生冲突,最后以孙中山的失败告终。
    孙与陈的冲突,并非个人恩怨,乃是主义的不同。按胡适的话说,是“陈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做根据地,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这两个主张都可以成立的。”(注:胡适:《这一周》,《努力》第8期,1922年6月25日。)但在孙中山眼中,陈炯明的一切都是他给予的,陈必须忠于他个人,否则就是忘恩负义。为了惩罚陈炯明部的军事“叛乱”,孙中山还一度不顾广州市民的吁请,下令海军炮轰广州城,造成平民伤亡。广州市民各团体在事变后集会商议,通过“维持粤局”决议四项;“一、通电赞成统一;二、请陈(炯明)回省主持;三、严限各方停战,如有一方不停,即视为三千万粤人公敌;四、组欢送孙大会。”(注:《国内专电(二):香港电》,《申报》1922年6月21日。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版,第181分册,第416页。)6月26日,广州各界代表赴永丰舰请求孙中山停止炮轰城区,被孙拒绝。孙中山说:“我今日实力虽不足,然终有吐气之日。若果陈氏今早抵省,我即今早开炮,今晚返省,即今晚开炮。汝等即赞成之,则自负责任”(注:《再纪各界谒见孙叶两人之真相》,《华字日报》(香港)1922年6月30日。转引自沈晓敏:《广州民众与陈炯明“六。一六兵变”》,《党史研究资料》2003年第10期,第25页。)。“如欲广州市区不发生战争,请你们不要欢迎陈炯明进省。否则,陈炯明进省之日,即为我开炮之时。”(注:《孙总统坚持讨逆沪讯》,《民国日报》(上海)1922年7月4日。[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影印版,第40分册,第52页。)
    尽管广东民众一再恳请孙中山以桑梓为念,多方调停,但他不为所动。他并非不知炮轰广州根本不能改变自己的军事处境,但为了“在赣诸军闻炮击而知我尚存,西湖逆贼闻炮击而知我不死”的目的,不惜以牺牲老百姓的生命财产为代价,要挟广州市民不要欢迎陈炯明回省。为此,胡适批评说:“孙氏使他的主张,迷了他的眼睛,不惜倒行逆施以求达他的目的”,“远处失了全国的人心,近处失了广东的人心。孙氏还要依靠海军,用炮击广州城的话来威吓广州的人们,遂不能免这一次的失败。”(注:胡适:《这一周》,《努力》第8期,1922年6月25日。就孙、陈冲突,胡适的评论在一年之后有全面的修正,参见《努力》第75期胡适的《一年半的回顾》。桑兵《陈炯明事变前后的胡适与孙中山》(《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3期)对此有颇详的分析。)
    基于天怨人怒,加上孙中山所期待的北伐军又无法回师相救,孙氏只好于8月9日乘英国炮舰离开广州,避入上海法租界。
    在国内政治力量的合纵连横中,孙中山已失去最后的依靠。而在寻求外援的努力中,孙中山又连连遭到英、美、日等国家的冷遇与白眼,惟一主动对他表示友好的外在势力只有苏俄(注:20世纪20年代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会议,欧美列强与日本在中国的力量处在一种胶着状态。革命之后的苏俄由于遭到西方势力的联合封锁,不得不在东方寻求出路。这一时期,就中国的外在势力而言,苏俄始终处于积极的进取状态,所以本文注重孙中山与苏俄关系而淡化他与其它列强的关系。这也是本文研究视角的限定。对孙中山此期与列强关系的全面研究,参见韦慕廷:《孙中山--壮志未酬的爱国者》第六章,尤其是其结论部分;孙中山与美国之关系的研究,参见李云汉:《中山先生护法时期的对美外交(1917-1923)》(载张玉法主编:《中国现代史论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2年版,第213-248页);王立新:《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1904-1928)》([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章);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参见俞辛1:《孙中山与日本关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俞辛1:《躬耕集》([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而在孙中山寻求苏俄的援助时,苏俄也正在寻求中国的外交认同,并且正遭到北京政府与实力派直系的抵制,渴望从僵局中解脱出来。孙中山与苏俄各自谋求与对方合作的政治基础也就不言自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