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辽代经济机构试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文史》 向南/杨若薇 参加讨论

都转运使司的职掌,《辽史》并无记载。《宋史·职官志》载:都转运使、转运使“掌经度一路财赋,而察其登耗有无,以足上供及郡县之费”。《金史·百官志》载:都转运司“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参考辽代官制模仿对象--宋朝,以及继承了许多辽制的金朝,可以断定辽代都转运使的职掌大抵也是管辖一个地区的财赋出纳机构。那么,既然西京有“计司”,而又确有都转运使司执行计司的职能,我们就可以肯定西京“计司”即为“都转运使司”了。由于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圣宗年间,山西一带(即后来的西京地区)设置了若干转运使。兴宗建立西京后,便在那里设置了都转运使司总领西京道的财政。《辽史》纂修者误认为都转运使与三司、度支、户部、盐铁等使不同,但又知西京有“董其出纳”的机构,于是写上“计司”塞责,造成了讹误。
    中京、西京建于辽代中后期,在此之前,辽代全国止按三京划分三道。如,圣宗统和元年“诏三京左右相、左右平章事……”;统和九年正月“诏免三京诸道租赋,仍罢括田”;统和十四年“蠲三京诸州税赋”。(注:《辽史·圣宗纪》。)中京、西京未建时,其地区的财政分别归由上京盐铁使司和南京三司掌管。如,《辽史·食货志》载:“南京岁纳三司盐铁钱折绢,大同岁纳三司税钱折粟。”这里反映的正是西京都转运使司未建以前大同地区受南京三司统辖的事实。
    《辽史·礼志》载:“留守司、三司、统军司、制置司谓之京官。”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此处的三司并非是单指南京三司,而是泛指各京“计司”。那么,它与本京政权最高机构留守司是什么关系?与中央机构又是什么关系?
    《辽史·兴宗纪》载:重熙二十年十一月,“命东京留守司总领户部、内省事”。《辽史·天祚纪》载:天庆十年六月,“以北府宰相萧乙薛为上京留守,知盐铁、内省两司、东北统军司事。”可见,五京计司要分别受本京留守司的节制和统辖。但是,中央南枢密院的官吏又常常兼任“计司”的职官。如,《辽史·杨皙传》载:“重熙十二年,累迁枢密都承旨,权度支使。”《辽史·张孝杰传》载:“清宁间,累迁枢密直学士。咸雍初,坐误奏事,出为惠州刺史。俄召复旧职,兼知户部司事。”这里的枢密都承旨、枢密直学士都是南枢密院中的职官。而各京“计司”的职官升迁大都进入南枢密院。如:统和二十九年三月,“以前三司使刘慎行参知政事兼知南院枢密使事”;开泰七年四月,“以三司使吕德懋为枢密副使”;(注:《辽史·圣宗纪》。)重熙中,刘伸“改户部使,岁入羡余钱三十万缗,拜南院枢密副使”;(注:《辽史·刘伸传》。)天祚时,马人望“判南京三司使事”,后“拜南院枢密使”;(注:《辽史·马人望传》。)天庆三年十一月,“以三司使虞融知南院枢密使事”,(注:《辽史·天祚纪》。)等等。由这些关系可以看出,各京“计司”与南枢密院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从《杨遵勖传》中可以了解南枢密院日理万机的情形:“天下之事,丛于枢府,簿书填委。遵勖一目五行俱下,剖决如流,敷奏详敏。上嘉之。”又说杨遵勖“奉诏征户部逋钱,得四十余万缗,拜枢密直学士,改枢密副使”。
    辽代各京“计司”机构设置与宋代相似,但其职权范围却与宋代不尽相同。北宋沿五代之制置三司使,是掌管全国钱谷出纳、均衡财政收支的,是最高的财政长官。而辽代则不同,各京计司只是分掌一道的最高财政长官,而全国却没有三司或其它专门财政机构。
    在五京计司以外,辽朝还仿效唐宋制度,有一套转运系统。开泰三年,圣宗在奉圣州、蔚州、应州、朔州、保州、南京等地设立了一系列转运使司。(注:《百官志》与本纪记载不同。本纪记平州、云州有转运使司,而《百官志》未载,乃因平州后改为钱帛司,云州后升西京改为都转运使司。)我们发现,设立转运使司的州都是南部濒临宋境或东部靠近高丽的地方。这些地区设置转运使与下述诸因素有关:
    1.与榷场贸易有关。《金史·食货志》载:“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这也同样适用于辽代。辽朝在沿边各州设置了与邻国进行互市的政府贸易机构--榷场。特别是圣宗统和二十二年宋辽澶渊结盟之后,辽在南部边境开设了不少固定榷场。如澶渊之盟的第二年在南京道的新城设榷场,(注:《宋会要辑稿》。)又“复置榷场于振武军”,(注:《辽史·圣宗纪》。按《地理志》无振武军名,《新五代史·职方考》记:朔州,唐军名振武。此处当是沿用唐对朔州的称谓。)而宋也在与辽接境的雄、霸、安肃、广信等若干处设置榷场。(注:《宋史·食货志》。)东部边境上,“统和末,高丽降,开泰三年,取其保、定二州,于此置榷场”。(注:《辽史·地理志》。又保州榷场《食货志》记作统和二十三年置。)而就在这些地方设置榷场之后的开泰年间,又增置了转运使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置自然是与转运使具有经理钱货转输的职能有关。实际上,转运使是流通榷场贸易物资以供国需的一个重要机构。
    2.与经济发展有关。辽代契丹本部族一直以游牧经济为主,其主要活动地区是上京、中京地区。到圣宗时,全国农业生产已有了很大发展。尽管如此,契丹本部族的农业生产比起汉族地区还是落后的。所以,南京、西京以及东京一带是辽的主要农业区,也是全国的经济支柱。因此,在南部和东部设立转运使,是有着转输谷物、调剂全国米粮需求的意义的。如,开泰六年十月,“南京路饥,挽云、应、朔、弘等州粟振之”。(注:《辽史·圣宗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