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三日 前件未注明寄、收件人,但有“道宪宫”字样的信中说,顷奉制台大人来信,并未查办此事,请勿误信谣言云云,则前函寄件人为两江总督,收件人为苏松太道宫慕久。“巴领事”即英国驻沪领事巴富尔。“佛公使”及耆英给德庇时复文中的“佛兰西拉公使”,均扩法使拉萼尼。两江总督函中有“如佛公使到来,致生疑似”之语。考拉萼尼游历通商口岸到上海,系在1845年10月27日。该函末署“六月十三日”而无年份,应为道光二十五年即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两江总督为璧昌。璧昌致函宫慕久要他通知英国领事并未惩办天主教,后一件文书应是宫慕久于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给巴富尔的信,抄送的壁昌来信也署六月十三日,则是抄送之日。道光二十五年六月,已在二十四年旨准弛禁以后,但法国人不满意,继续要求明降谕旨、张榜公布并归还教产。当时一些地方拿办教徒曾成为对方的口实,所以璧昌、宫慕久汲汲于将天主教徒未受查办的事通知英国领事。 清政府对天主教、耶稣教一视同仁,“一体保护”,但它们之间却互有矛盾。耶稣教即新教,入华较晚,在中国原无根基。由于工业革命给英语世界带来空前的财富和活力,经历了新教运动的英美等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立了一些重要的传教会,如英国浸礼会(1792年)、伦敦会(1795年)、英国圣公会(1799年)、美国公理会(1810年)等。最早来华的新教传教士,是1807年到广州的英国伦敦会派出的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他先学习中文,后致力于将《圣经》翻译为中文,又编成一部《英华字典》,并在英国控制的马六甲开办英华书院,以造就人才。他被认为是新教来华的开山祖。稍后于马礼逊,有米怜、麦都思、郭士立、裨治文等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传教士来华。鸦片战争以前,在华新教传教士虽有20余人,但已受洗礼的华人不到100人,其中大多数是教会的雇员或学生。战后传教有了弛禁上谕的保障,新教传教士在语文、翻译、医学、教育等方面又大力开展活动,所以他们的影响日增。天主教与新教的组织不同,教义也有不同。他们称新教牧师为“伪教友”,不少天主教士曾力图阻止新教的活动。以下一件“本处主教罗”禁止异端的告示,就是反映这种关系的有趣文件。 本处主教罗,为剀切晓示众教友知悉: 近来上海等处有人广发影射圣教书本,余甚哀痛。因书中虽有合圣教道理处,内蓄异端,毒害人灵,关系非浅。 当初吾主耶酥亲定圣会,至公至正,独一无二,传于宗徒圣伯多六接受其位。又亲口嘱咐伯多六说,予求为尔永保尔之信德。故嗣后接位者相传无异。凡处圣教会俱遵教宗之命,为此同教宗无不合而为一。乃有不听教宗之命者,即为异端。岂有离弃教宗之理而不荒谬其说乎? 尔等是余之羊,余宜善牧。恐尔等接看此书,稍有疑窦,大害已灵。故特晓示,另缮几条,开列于后。 凡教友,不能收看上海等处所发异教书本。 凡教友,如得此书,该速烧去,或呈于本堂神父。 凡教友,晓得别人有异教书,该劝他们不能收看,并不能给于别人,亦要劝伊烧去,或呈本堂神父。 凡教友,本应显扬天主之正教,又该常发爱人如己。倘遇外教人接受异教等书,该勉设法,告诉明白,此书实是异教书本,不合真天主教道理;若人跟随这个道理,一定错误。 又各处地方有邪淫的书本,害人灵魂,极大危险。前所说异教的书,亦与邪淫的书一样。凡教友,万不能收看存留。因邪淫书多从魔鬼而来,倘收看或给于别人看,实为魔鬼之子,此等人一定下地狱。 这件晓示原藏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末编号箱,红格簿纸抄写,未署年月。出示人“本处主教罗”,应是意大利人罗类思(Louis de Besi)。他被罗马教廷委以复兴在华传教的使命派往中国,1840-1847年任江南教区代理主教。鸦片战争后,他依靠英国的力量来维护传教利益。当时,英、美等国新教传教士随着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望厦条约》纷纷来到通商口岸城市,活动很积极,大量散发他们的《圣经》。罗类思曾指责英国圣公会散发的《圣经》已篡改了原意,甚至指责新教传教士为“异教徒”,曾“下令禁止天主教徙阅读耶稣教的《圣经》”〔20〕。显然,上述告示就是罗类思所发。新旧教士间虽有争执,但官员们对保护在华宗教利益却十分一致。天主教徒拉萼尼为新教也应在弛禁之列给耆英写过信,作为新教徒的英国领事巴富尔,在1848年法国设领事以前是罗类思的得力保护人。 尽管天主教、新教取得了合法传教的地位,但他们的活动在民众中曾遇到很大的障碍。以下是我从英国、美国得到的几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的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