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鲜卑诸燕政权营建的亚朝贡体系与独立朝贡体系 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学界一般认为前燕政权建立于这一年。前燕政权建立后仍称臣于东晋王朝,到慕容皝后期开始在东北边疆民族地区积极构建以燕为中心的朝贡体系。由于这个时期前燕是东晋王朝的朝贡成员,前燕的朝贡体系属于东晋朝贡体系之下的亚朝贡体系。东晋永和八年(352),燕王慕容儁称帝,建元元玺,不再向东晋称臣。脱离了东晋朝贡体系之后,前燕与其后建立的后燕、北燕政权所经营的朝贡体系,则是以诸燕为中心的独立朝贡体系。 东晋咸和八年(333)慕容廆去世后,世子慕容皝继位,以平北将军行平州刺史,督摄部内。慕容皝为世子时,已多次得到晋朝的册封,据《十六国春秋·前燕录二·慕容皝上》记载: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晋朝册封其父慕容廆时,同时授予慕容皝冠军将军的官号。永昌初(322),晋加封他为左贤王、望平侯。晋明帝太宁末年(325),又进封他为平北将军、朝鲜公。慕容皝继燕王位之初,发生诸弟之乱,皝杀弟昭,弟仁尽据“辽左之地,自称车骑将军、平州刺史、辽东公。宇文归、段辽及鲜卑诸部并为之援”[5]2816。咸和九年(334)晋成帝“遣侍御史王济祭辽东公廆。又遣谒者徐孟闾、丘幸等持节拜皝镇军大将军、平州刺史、大单于、辽东公、持节、都督。承制封拜一如廆故事。船下马石津。皆为仁所留”。咸康元年(335),“冬十月,慕容仁遣王齐等南还,齐等自海道趣棘城,遇风不至。十二月,齐等至棘城,皝始拜朝命”。《十六国春秋》卷二四《前燕录二·慕容皝上》。 是年慕容皝平定内乱,杀弟慕容仁。其后,相继吞并段氏和宇文鲜卑,前燕政权的势力日益强大。咸康三年(337),慕容皝自称燕王,“起文昌殿,乘金根车,驾六马,出入称警跸。以其妻段氏为王后,世子儁为太子,皆如魏武、晋文辅政故事”[5]2818。皝自称燕王后,认为没有得到晋朝的册封,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咸康七年(341)派遣长史刘翔渡海赴建康请求晋成帝加封慕容皝“大将军,假燕王章玺”。东晋“朝议以为故事,大将军不处边,自汉魏以来不封异姓为王,所求不可许”。为完成使命,刘翔在建康斡旋一年有余,反复向东晋重臣们强调慕容皝对晋室的忠心,以及慕容鲜卑对东晋收复中原失地的重要性。 最后,刘翔终于说服了东晋君臣,咸康七年(341)“成帝使兼大鸿胪郭悕持节,拜皝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大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州牧、大单于、燕王,备物典策,皆从殊礼。又以世子儁为假节安北将军、东夷校尉、左贤王,赐军资器械以千万计。又封诸功臣百余人”。《十六国春秋》卷二五《前燕录三·慕容皝下》。这是一次十分隆重的册封仪式,由晋大鸿胪亲自主持。这年,慕容皝迁都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晋册立慕容皝为燕王之后,前燕仍与东晋保持着朝贡关系,晋康帝建元二年(344)晋拜慕容皝的世子儁“使持节镇军将军”。但晋穆帝即位后,永和元年(345),慕容皝“以古者诸侯即位各称元年,于是始不用晋年号,自称十二年”。《十六国春秋》卷二五《前燕录三·慕容皝下》。十五年(348),慕容皝卒。翌年(349)正月,慕容儁即燕王位。七月,“晋穆帝使谒者陈沉拜儁为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大将军、大单于、燕王,承制封拜一如廆皝故事”。慕容儁受之,以确认他继承燕王位的合法性,这也说明此时前燕仍是东晋朝贡体系中的一员。 东晋永和八年(352),慕容儁建元称帝,国号大燕。时正遇晋遣使诣儁,慕容儁谓之曰:“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天子矣。”《十六国春秋》卷二六《前燕录四·慕容儁上》。从此前燕断绝了与东晋的朝贡关系。370年,前秦苻坚灭前燕。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复国,384年建立后燕政权。407年后燕发生政变,高云被奉为国主,是为北燕,436年拓跋魏灭北燕。 在慕容皝被东晋册封为燕王之后,便积极扩张势力,努力营建以前燕为中心的朝贡体系,朝贡成员主要有高句丽、夫余。以352年前燕不臣东晋为界限,之前燕国经营的朝贡体系是东晋朝贡体系之下的亚朝贡体系。之后前燕与后燕、北燕政权经营的朝贡制度是独立的朝贡体系,北燕政权时朝贡成员又增加了契丹与库莫奚等。 1.高句丽国 东晋初年,东北地区的州郡一级地方行政建置已经为各族割据势力所占据。高句丽政权已占据乐浪、带方二郡,并努力向辽东地区扩展势力范围,这与以昌黎郡为中心控制了辽东、玄菟郡大部分地区的慕容鲜卑势力发生冲突,《十六国春秋》记载:慕容廆以子慕容翰“为建威将军,镇辽东,髙句骊不敢为冦”。《十六国春秋》卷三〇《前燕录八·慕容翰》。咸康五年(339),“皝伐髙句骊兵及新城,高句骊王钊乞盟,乃还”。《十六国春秋》卷二四《前燕录二·慕容皝上》。六年,“春正月高句骊王钊遣世子来朝”。七年,“九月皝以恪为渡辽将军,镇平郭。……抚旧怀新,屡破高句骊兵,句骊畏之不敢入寇”。《十六国春秋》卷二五《前燕录三·慕容皝下》。在慕容燕与高句丽之间争夺辽东郡的拉锯战中,前燕开始营建以自己为中心的亚朝贡体系。 咸康七年,慕容皝得到东晋册封为燕王后,翌年,便以“燕王”之尊,行大将军事,亲征高句丽。《十六国春秋·前燕录·慕容皝下》记载:咸康八年(342)十一月,“皝亲帅劲卒四万,入自南陜,以伐宇文、高句骊,使建威将军翰及平、狄将军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寓等勒众万五千,从北道而进。……句骊大败。左长史韩寿斩其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追之,遂入丸都。(高句骊王)钊单马遁走,轻车将军慕舆埿追获其母周氏及妻而还。……掘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并其母妻,收其府库累世珍宝,掠男女五万余口,焚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翌年春二月,“高句骊王钊遣其弟称臣于皝,贡方物以千数,乃还其父尸,犹留其母为质”。《十六国春秋》卷二五《前燕录三·慕容皝下》。慕容皝以军事征服的手段,使高句丽成为前燕的第一个朝贡国。慕容儁继任燕王的元年,“高句骊王钊送前东夷护军宋晃于儁,儁赦之,更名曰活拜,为中尉。” 慕容儁称帝之后,开始模仿晋朝册封高句丽王,元玺四年(355),“十二月,高句骊王钊遣使诣儁,纳质修贡,以请其母,许之。遣殿中将军刁龛送钊母周氏归国。钊复遣使谢恩,贡其方物。以钊为录营(州)诸军事、征东大将军、营州刺史,封乐浪公,王如故”。《十六国春秋》卷二七《前燕录五·慕容儁下》。这是史籍中首次见到对高句丽王册封内容的明确记载。此后诸燕政权皆以独立的宗主国身份,对朝贡国进行册封。 后燕建立之初,高句丽趁其新立国未稳之际,出兵与燕争夺辽东之地。后燕慕容垂燕元二年(385),“六月,高句骊寇辽东。垂平北将军佐遣司马郝景帅众救之,为句骊所败,辽东、玄莬尽没”。十一月,燕将慕容农“进伐髙句骊,复辽东、玄莵二郡”。《十六国春秋》卷四四《后燕录二·慕容垂中》。后燕基本稳定了对辽东统治后,重新恢复了与高句丽的朝贡关系,长乐元年(399)“高句骊王安遣使贡方物”,燕王慕容宝册封“句丽王安为平州牧,封辽东、带方二国王”[10]。二年,“高句骊王安事燕,礼慢”,燕王慕容盛“率众三万伐之,以骠骑大将军熙为前锋,袭其新城、南苏二城,皆克之。开境七百余里,散其积聚,徙五千余户于辽西”。《十六国春秋》卷四七《后燕录五·慕容盛》。 高句丽好太王安是一位有谋略、骁勇善战的国王,他在位期间,不仅脱离了后燕的朝贡体系,后燕光始二年(402)五月,“高句骊攻宿军,平州刺史归弃城走”。四年,十二月,“高句骊冦燕郡,杀掠百余人”,《十六国春秋》卷四八《后燕录六·慕容熙》。攻占了辽东、玄菟二郡。同时四出征伐,驱逐倭国,使夫余、百济、新罗臣服高句丽,营建了以高句丽为中心的朝贡体系。好太王去世后,高句丽与北燕政权之间是否恢复了朝贡关系,史无明载,但北燕与高句丽的交往中明显居优势地位。《十六国春秋·北燕录·冯弘》记载:北燕王冯弘“素侮髙丽,政刑赏罚,犹如其国”。在北魏大兵压境,政权濒于灭亡之际,“弘迫急复遣使求迎于高丽,高丽王琏遣大将葛居卢、孟光等率众数万,随阳伊至和龙来迎”。“世祖遣散骑常侍封拨使髙丽,谕令送弘。秋九月,髙丽不送弘于魏”。另外,在北燕灭亡的前一年,“太兴五年(435)春正月,弘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藩奉贡于宋。癸酉,宋封弘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夏四月,弘遣右卫将军孙徳乞师于建康”。然刘宋没有回应冯弘的请兵要求。北燕国亡,冯弘逃到高句丽后,高句丽王虽拒绝北魏的要求,没有将冯弘交给拓跋鲜卑,但也不再将其奉为宗主国的国君,“髙丽王夺其侍人,取其太子王仁为质。弘忿怒之,遣使上表求迎于建康。诏遣使者王白驹等迎之,并令高丽资遣,高丽王不欲弘南来,遣别将孙潄高仇等杀弘于北丰,子孙同时死者十余人”。从种种迹象看,北燕与高句丽之间可能存在朝贡关系,而且一直维系到北燕末年。 2.夫余国 十六国时期,夫余国南有强大的慕容鲜卑,东有正在崛起的高句丽,北面挹娄(肃慎)、勿吉也开始南下发展,夫余国在几方面势力的挤压下日益衰落。慕容皝不奉东晋正朔的第二年(346),“遣世子儁及广威军渡辽(将军)恪、折冲慕舆根三将军,率骑万七千袭扶余,儁居中指授,军事皆以任恪,遂拔扶余,虏其王玄及部众五万余口而还。皝署玄为镇军将军,以女妻之”。《十六国春秋》卷二五《前燕录三·慕容皝下》。这次前燕军虽俘获了夫余王,却并没有灭亡夫余国,五万夫余人被强行迁至辽西,考古工作者在辽宁省北票喇嘛洞墓地清理了属于三燕时期的419座墓葬,关于墓主人的族属,学界有“鲜卑说”[11]和“夫余说”[12]两种不同看法。然生物考古学研究表明喇嘛洞三燕文化居民的主体很难与鲜卑人直接联系起来,研究者认为他们或许确实是来自第二松花江流域的夫余人,此外还混杂了一部分辽西地区早期土著居民的后裔以及个别的鲜卑人[13]。这次打击后,夫余一蹶不振,燕王皝以夫余王玄为镇军将军,并以女妻之,使其成为前燕的附属国,纳质子,建立朝贡关系。到前燕末年,仍可见到夫余、高句丽质子在前燕京城的记载,如慕容暐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秦王苻坚自帅精鋭十万攻打前燕,秦军至邺城,“散骑侍郎余蔚等率扶余、髙句骊及上党质子五百余人,夜开邺北门,以纳秦兵”。《十六国春秋》卷二九《前燕录七·慕容暐下》。又,散骑侍郎余蔚,《晋书》卷一一一《慕容暐载记》作散骑侍郎徐蔚。于此异。很快前燕灭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