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不时出现一些拥有良田万顷的大官僚地主,如明清时代的严嵩、董份、和珅。但这些大官僚地主在霸占巨额田产的背后,无一不是靠政治权力的支撑。他们一旦离开政治舞台,便立即土崩瓦解。其发也速,其败也快。从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来说,毋宁说像朱学源户这样的庶民地主更具有普遍意义。从表面上看,一户拥有八百余亩土地的地主,当是具有相当财力的。但由于人口众多和实行诸子均分制,实际上并不具备多大的经济实力。至于一般农民就更不用说了。这对于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为什么发展缓慢和难于向资本主义转变这一问题,或许有所启迪。 注释: 〔1〕安徽省博物馆藏2:24528号。 〔2〕安徽省博物馆藏2:24527号。 〔3〕安徽省博物馆藏2:24529号。 〔4〕安徽省博物馆藏2:24554号。 〔5〕参阅拙文《明代黄册底籍的发现及其研究价值》, 载《文史》第三八辑。 〔6〕《明史》卷七八,《食货二·赋役》。 〔7〕《明会典》卷二○,《户口二·黄册》。 〔8〕参阅周绍泉《明清徽州祁门善和程氏仁山门族产研究》, 载《谱牒学研究》第二辑。 〔9〕《新安名族志》前集《鲍姓》。 〔10〕《新安名族志》前集《黄姓》。 〔11〕《旧唐书》卷一八八,《张公艺传》。 〔12〕《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一九,《条奏经界状》。 〔13〕《清经世文编》卷三三,《户政八·徭役议》。 〔14〕《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八卷,《乾隆黟县胡氏阄书汇录》。 〔15〕《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十卷,《崇祯十七年胡氏立阄书》。 〔16〕《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五卷,《正统休宁李氏宗祠簿》。(按其内容,该文书当题名为《成化二十三年休宁李氏阄书》--笔者)。 〔17〕《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四卷,《康熙十一年休宁吴国树等立〈天字阄书〉》。 〔18〕《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八卷,《万历三十二年祁门郑公佑等立〈分山阄单〉》。 〔19〕《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八卷,《万历四十六年程本和等立阄书》。 〔20〕《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 〔21〕《汉书》卷四八,《贾谊传》。 〔22〕《吕氏春秋·审分篇》。 〔23〕《日知录集释》卷一三,《分居》。 〔24〕《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八卷,《乾隆黟县胡氏阄书汇录》。 〔25〕《明会典》卷二○,《户口二·黄册》。 〔26〕《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五卷,《嘉靖四十年孙时立阄书》。 〔27〕《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十卷,《崇祯十七年胡氏立阄书》。 〔28〕《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四卷,《康熙三十年鲍廷佐等立〈地字号阄书〉》。 〔29〕《徽州千年契约文书》清民国编第七卷,《乾隆五年休宁汪尔承立分家书》。 〔30〕《明世宗实录》卷四八九。 〔31〕《王源谢氏孟宗谱》卷九《记》。 〔32〕《徽州千年契约文书》宋元明编第五卷,《嘉靖二十二年歙县余程氏立阄书》。 〔3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