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费赖之著,冯承钧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第636页。 (38)高华士著,赵殿红译:《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年,第444页。 (40)利玛窦:《利玛窦全集》(一),台北:光启社,1986年,第25页。 (41)关于徐启元行医事迹,见《奉天学徐启元行实小记》,载钟鸣旦等编:《徐家汇藏书楼明清天主教文献》第3册,台北:方济出版社,1996年,第1232页。 (42)高华士著,赵殿红译:《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第445页,注释1。 (43)[法]杜赫德编,耿昇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4卷,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252页。 (44)(47)(5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3册,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第1102、1132、1257页。 (45)(49)(50)(51)《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2册,第706、600、717、720页。 (46)[法]杜赫德编,吕一民、沈坚、郑德弟译:《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5卷,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12页。 (48)(52)《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2卷,第28、42页。 (54)此处“书简1:207-208”指《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第207-208页。表中其他同类引文不另注。 (55)此处“清档1:302-303”指《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第1册,第302-303页。表中同类引文不另注。 (56)《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第235-236页。 (57)佚名:《湖广圣迹》,载钟鸣旦、杜鼎克编:《耶稣会罗马档案馆明清天主教文献》第12册,台北:台北利氏学社,2002年,第432-433页。 (58)关于古代中国的鬼怪致病观念,见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3-130页。 (59)陆长春:《香饮楼宾谈》卷2《鬼诈》,《笔记小说大观》第18册,南京: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第394页。 (60)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第92-93页。 (61)马国贤著,李天纲译:《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38页。 (62)佚名:《湖广圣迹》,第433页。 (63)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厦门大学历史系2002年未刊硕士论文。王见川:《龙虎山张天师的兴起与其在宋代的发展》,载高致华编:《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第31-68页。 (64)[光绪]《抚州府志》卷2之一《地理志·疆域》,第1页。 (65)《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第213-214页。 (66)《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第214页。 (67)(71)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46-397、556-563,350-369页。 (68)王见川:《龙虎山张天师的兴起与其在宋代的发展》,载高致华编:《探寻民间诸神与信仰文化》,第56页。 (69)(70)(72)(73)(74)《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第214、246、247、248、248页。 (75)《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2卷,第29页。 (76)(77)(78)(79)《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1卷,第236、218-220、218、221页。 (80)马西沙、韩秉方著:《中国民间宗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16-518页。 (81)蒋竹山:《汤斌禁毁五通神--清初政治菁英打击通俗文化的个案》,《新史学》第6卷第2期,1995年,第67-112页。 (82)《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4卷,第182页。 (83)(84)《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2卷,第215、216页。 (85)李文潮、H·波塞尔编:《莱布尼茨与中国》,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62页。 (86)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5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