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要重视中国共产党执政史的研究(10)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共党史研究》 李君如 参加讨论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把这篇社论提出的理论要点,与“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观点联系起来,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作了全面的概括,指出:“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个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过去的各种斗争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上述的黑暗面,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这些论点主要地出现在作为‘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的《五·一六通知》和党的‘九大’的政治报告中,并曾被概括成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从而使‘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一语有了特定的含义。”(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78~179页。)
    这个“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在当时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之所以会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从马克思到斯大林,都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即占统治地位的掌握着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的过渡时期,毛泽东则认为马克思所说的“过渡时期”指的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因此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不仅适用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的过渡时期,而且适用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是因为以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都把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和专政的对象,毛泽东则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革命和专政的主要对象已经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于是乎,当时铺天盖地的舆论认为,毛泽东不仅真正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而且天才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这一理论的指导,我们就能够在社会主义社会继续不停地开展的阶级斗争中,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回溯历史,这也可以看成是当年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这个认识,后来被实践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又全面地分析了这一理论的错误,深刻地指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一、‘文化大革命’被说成是同修正主义路线或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这个说法根本没有事实根据,并且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政策问题上混淆了是非。‘文化大革命’中被当作修正主义或资本主义批判的许多东西,实际上正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社会主义原则,其中很多是毛泽东同志自己过去提出或支持过的。”“二、上述的是非混淆必然导致敌我的混淆。‘文化大革命’所打倒的‘走资派’,是党和国家各级组织中的领导干部,即社会主义事业的骨干力量。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三、‘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四、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册,第179~180页。)因此,这一理论已经被实践完全彻底地否定了,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决不能再起指导作用了。
    在这里,我们重提这段历史,重提这个理论,是因为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案例,即: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决不能简单地套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必须深入地研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即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条件下的共产党执政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执政问题
    从中国现阶段所处的基本国情出发,研究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显然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因为,我国在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还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执政,是历史和时代向我们提出的崭新课题。
    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我国国情作出的一个基本判断。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说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因为,“我国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百多年间,经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反复较量,经过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多次失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唯一的出路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也正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8~9页。)在党的十五大,我们党再次强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显然,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