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328,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五(书)》,第4册,第3512页下。 (67)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325,张居正:《张文忠公集二(疏)》,第4册,第3467页下。 (68)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416,吕坤:《吕新吾先生文集二(疏议书)》,第5册,第4517页下。 (69)张廷玉等:《明史》卷226《吕坤传》,第19册,第5938、5942页。 (70)张廷玉等:《明史》卷181《传赞》,第16册,第4829页。 (71)清康熙帝说过“从来民生不遂,由于吏治不清”。宋德宣先生认为“清吏治以遂民生则成为康熙的全部吏治思想的基础,也是‘教民’、‘养民’、‘治民’的关节点。”(宋德宣:《康熙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04页)极为重视康熙帝有关吏治与民生关系的思想。比较赵南星、朱升与康熙帝的说法,可见康熙帝的民生思想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朱升、赵南星的说法更具概括性和全面性,在时间上也更早,即更为经典。 (72)吴晗:《晚明仕宦阶级的生活》,收入《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吴晗:《明代的新仕宦阶级,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关系及其生活》,《明史研究论丛》第5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42页。 (73)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9页。 (74)常建华:《明后期社会风气与士大夫家族移风易俗--以山东青州邢玠家族为例》,《安徽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赵轶峰:《晚明士大夫的救世情怀》,《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5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