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沮渠氏北凉建置年号规律新探(3)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王素 参加讨论

二、沮渠氏北凉奉用大夏真兴、承阳两年号始末
    真兴、承阳两年号,经学术界不断探索和研究,已确定是沮渠氏北凉奉用的大夏的年号。此两年号处沮渠氏北凉自建玄始、承玄两年号间,时间相衔,故为一组。出土文献所见真兴、承阳两年号:真兴六见,起六年(424年)四月十八日,止七年十一月十二日;承阳一见,为二年(426年)十月五日。真兴之前的玄始,止于十二年(423年)三月五日;承阳之后的承玄,起于元年(428年)二月二十八日。据此,至少可以确定三点:第一点,这4个年号相互衔接,没有重用迹象,传世文献所记玄始与承玄两年号相衔不能成立。第二点,真兴起六年四月十八日,是高昌奉用该年号最早的记载,由于这里距河西政治中心很远,改元消息传到这里很晚,沮渠氏北凉改奉真兴年号,至迟也应在年初,甚至更早,也就是说玄始只有12年,真兴却可能还有5年。第三点,传世文献记改元承玄,在玄始十七年六月以后,而出土文献记是年二至四月,酒泉已奉承玄年号,这就是说沮渠氏北凉改元承玄,至迟亦可提前到是年正月至二月间,而此前的承阳不止2年,至少还有3年。然而,学术界的研究结果与此并不完全相同。
    真兴为大夏赫连勃勃的年号,起东晋元熙元年(419年)二月,止刘宋元嘉二年(425年)八月,一共7年。承阳为勃勃之子赫连昌的年号,原作承光,沮渠氏北凉改为承阳,起刘宋元嘉二年(425年)八月,止刘宋元嘉五年二月,一共4年。对于沮渠氏北凉何时奉用真兴年号,学术界存在两说:一为玄始十二年、真兴五年(423年)秋至玄始十三年、真兴六年初说。关尾史郎先生主此说(注:关尾史郎:《北凉政权と“真兴”奉用--〈吐鲁番出土文书〉札记(一)》,《东洋史苑》第21号,1982年。)。一为玄始十三年、真兴六年说。穆舜英、侯灿、吴震、朱雷等先生主此说(注:新疆博物馆考古队(穆舜英):《(1975年)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6期;侯灿:《西晋至北朝前期高昌地区奉行年号探讨》,《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2期;吴震:《吐鲁番文书中的若干年号及相关问题》,《文物》1983年第1期;朱雷:《出土石刻及文书中北凉沮渠氏不见于史籍的年号》,《出土文献研究》,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207页。下引以上作者观点不另注。)。白须净真先生根据《晋书·赫连勃勃载记》记勃勃改宫殿“西门”为“服凉门”,此事《通鉴》卷一二○系于刘宋元嘉元年,亦即真兴六年,认为与沮渠氏北凉奉用真兴年号始于六年相符,实际亦主此说(注:白须净真:《〈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一册〉--その绍介と纪年の考察》,《书论》第18号,1981年。)。对于沮渠氏北凉何时停用承阳年号,学术界存在三说:一为承阳二年(426年)说。吴震先生主此说。一为承阳二年十二月说。关尾史郎先生主此说(注:关尾史郎:《北凉政权と“真兴”奉用--〈吐鲁番出土文书〉札记(一)》,《东洋史苑》第21号,1982年。)。一为承阳四年三月说。朱雷先生主此说。而根据出土文献和历史记载,对于沮渠氏北凉何时奉用真兴年号,我同意玄始十二年、真兴五年秋至玄始十三年、真兴六年初说;对于沮渠氏北凉何时停用承阳年号,我主张承阳三年十二月说。
    先谈沮渠氏北凉奉用真兴年号。大夏与后秦从来敌对,沮渠氏北凉与西秦也一向仇视,两秦关系暧昧,夏、凉不得不相互勾结。据《通鉴》卷一一七东晋安帝义熙十一年(415年)记载:是年三月,赫连勃勃“攻秦杏城,拔之”;沮渠蒙逊“攻西秦广武郡,拔之”。由于担心两秦报复,大约五至七月间,“夏王勃勃遣御史中丞乌洛孤与蒙逊结盟,蒙逊遣其弟潢河太守汉平莅盟于夏”。这是夏、凉第一次结盟,也是唯一的一次平等的结盟。但这次结盟时间似乎不长。翌年二月,西秦王乞伏炽磐与沮渠蒙逊和亲,两国关系暂时缓解;后秦王姚兴卒,国内大乱,对大夏也难构成威胁。而此后义熙十三年,大夏的宿敌后秦为东晋所灭;义熙十四年,赫连勃勃击退晋兵,占领后秦故都长安;义熙十五年,大夏已成中原大国,勃勃更是志得意满,特别改元真兴。此时,沮渠氏北凉已经感到形势落后,希望统一河西,以与大夏抗衡。沮渠蒙逊花了两年(420-421年)时间,终于消灭西凉,统一凉州西部。但在消灭西凉的同年六月和翌年七月,两度攻西秦均大败。而在消灭西凉的同年十二月,西凉遗臣唐契反于晋昌。玄始十二年、真兴五年四月,唐契逃到伊吾,臣属柔然;八月,柔然侵沮渠氏北凉,凉世子政德战死;十月,沮渠蒙逊唆使南凉降太子暗杀西秦王,结果亦失败。此后三年,沮渠氏北凉西北防守柔然虽然获得很大成功,但西南却年年遭到西秦的入侵。这是沮渠氏北凉臣属大夏的主要背景。而在此背景下,关尾史郎先生认为承阳(光)二年(426年)八月,蒙逊遣使大夏,请袭西秦,大夏立即作出反应,说明此前两者曾有联系。据此,则前一次遣使应在世子政德战死的玄始十二年、真兴五年(423年)八月以后。而沮渠氏北凉奉夏年号,也应始于是年秋至翌年初。此说与出土文献符合,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
    再谈沮渠氏北凉停用承阳年号。我所以不赞同上述三说,是因为如果赞同承阳二年(426年)说和同年十二月说,则两年后(428年)沮渠氏北凉才改元承玄,中间的公元427年岂不就没有了年号;如果赞同承阳四年三月说,与出土文献记是年改元承玄,不在六月以后,而在正月至二月间也不合。在这种情况下,我才主张承阳三年(427年)十二月说。史称沮渠蒙逊“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虽与仇池氐王杨玄于前一年十二月一同附魏,但其时赫连昌尚未完全败亡,未必敢与大夏马上断绝关系。承阳三年八月,仇乱西秦乞伏炽磐奉献于魏,蒙逊大约感到了威胁。同年十一月,魏封与蒙逊同时来附的仇池氐王杨玄为南秦王,却没有理睬蒙逊,是恼怒蒙逊首鼠两端,还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不详。但此举足以使蒙逊进行反省。或许就在十二月,蒙逊终于断绝了与大夏的关系,并在翌年正月改元承玄。《魏书·胡沮渠蒙逊传》记蒙逊改元承玄,接云:“神(428-431年)中,遣尚书郎宗舒、左常侍高猛朝贡。”并上表,称:“前后奉表,贡使相望,去者杳然,寂无旋返。未审津涂寇险,竟不仰达,为天朝高远,未蒙齿录?”说明蒙逊深以北魏不理睬为忧。同表还盛赞北魏太武帝“天纵睿圣,德超百王”,谦称自己为“老臣”、“弱才”。不久又遣子安周内侍。经过这一系列表现,好不容易才获得北魏的册封,但已较仇池氐王杨玄受魏册封晚了数年,这恐怕就是奉用大夏承阳年号直到三年的代价。
    最后谈沮渠氏北凉为何改承光为承阳。对于这个问题,吴震先生的解释是:“阳、光二字音义皆可互通。”朱雷先生则怀疑:“史籍所记承光为承阳之误”,或者“承光本不误,是北凉用韵用义近的阳字代替了光字。”关尾史郎先生不同意把大夏作承光、北凉作承阳说成是误写和通用。他认为夏改元承光,北凉是意通为承阳。至于何以用意通,不用音通,难以回答,但恐怕与夏的影响力低下有关(注:关尾史郎:《“缘禾”と“延和”のぁぃだ--〈吐鲁番出土文书〉札记(五)》,《纪尾井史学》第5号,1985年。)。在此,我基本同意关尾史郎先生的说法,但需要作一些补充。真兴七年(425年)八月,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改元承光,不久即面临北魏的强大威胁。第二年九月,北魏攻夏;十一月,兵临夏都统万,掠万余家而归;十二月,又占领夏的长安。第三年六月,北魏攻克统万,赫连昌成为丧家之犬,到处逃窜。第四年二月,赫连昌反攻北魏,兵败被擒。这一系列事件表明,赫连勃勃卒后,大夏已经开始衰败。而这一点,“有英略”、“善权变”的沮渠蒙逊自然非常清楚。当时,他既需要大夏帮助抵御西秦,又不甘心完全向这个衰败的帝国称臣,采取的办法就是明里奉用承光年号,暗里改为承阳自搞一套。而这个承阳年号,既可以说是大夏的年号,也可以说是沮渠氏北凉自己的年号。下文谈到沮渠牧犍改北魏延和、太延为缘禾、太缘,与此性质相同,可为旁证。这是沮渠氏的“家学”,父死子继,子承父业,一般帝王是想象不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