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春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第2233页。《史记》卷47《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去陈适卫,“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所言与《公羊传》“要盟可犯”的意思相同,只是孔子此言未见于先秦记载。 (29)(31)《史记》卷15《六国年表》,第685页。 (30)黄汝成:《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749页。 (32)(36)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增补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18~119、118页。 (33)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第30页。类似说法又见同书《靳令》:“以力攻者,出一取十;以言攻者,出十亡百。国好力,此谓以难攻;国好言,此谓以易攻。”(《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第80页。) (34)蒋礼鸿:《商君书锥指》,中华书局,1986年,第66页。 (35)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第445页。 (37)《史记》卷68《商君列传》,第2229页。 (38)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65、33页。 (39)(40)许维通:《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第157~159、154~156页。 (4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18页。 (42)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兼论宋代以降传统政治文化的嬗变》,《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43)(44)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中华书局,2009年,第162、172~173页。 (45)《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中华书局,1982年,第239、249页。 (46)(47)《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第261~262、283页。 (48)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增补本),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380~381页。 (49)(51)《汉书》卷1上《高帝纪上》,中华书局,1962年,第34、52页。 (50)《史记》卷8《高祖本纪》,第370页。 (52)王子今:《“秦德”:秦汉社会政治意识考察的一个标本》,《秦汉社会意识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23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