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从楚公逆钟铭文论到西周的方伯制度(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王健 参加讨论

“(太丁)十一年,周人伐翳徒之戎,捷其三大夫。”--《后汉书·西羌传》注引。(翳徒之戎:西域戎族的一支。)
    最后,被激怒了的商王终于发动了反击,“文丁杀季历。”--《晋书·束晢传》引。
    《吕氏春秋·首时》有“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有不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史记·龟策列传》:“(纣)杀周太子历,囚文王昌。”与竹书异。
    周人虽然受到严重挫折,但其实力还在,仍然是西土的强大诸侯国,商王朝也没有力量直接对西土进行统治,所以商文仍然要通过周人来实现其对西土的政治统治。姬昌仍然被册命为西伯。《史记·殷本纪》:商王纣“以西伯柏昌、九侯、鄂侯为三公。”后来纣王“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闳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从此“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失权重。”
    《逸周书·大匡解》:“维周王宅程之三年,遭天之大荒,作《大匡》,以诏牧其方。”黄怀信注:此篇讲周文王救助灾荒的种种措施。宅,居也(注:黄怀信:《逸周书校补注译》,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其实,居又有都的意思。是文王曾都程。毕程氏之墟,在今咸阳东。帝辛封文王为西伯,统西方,故曰诏牧其方。是西土有许多小的方国,归周人统治。“三州之侯咸率,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大庭,问罢病之故、政事之失、刑罚之戾、哀乐之尤、宾客之盛、用度之费,及关市之征、山林之匮、田宅之荒、沟渠之害、怠惰之过、骄顽之虐、水旱之灾。”(黄注:三州:雍、梁、荆。三老,众国老。罢,疲也。)“于是告四方。”这个四方不是天下四方,而是西土的四方。周文王为方伯,自有自己控制的四方小方国。王季、文王正是利用作为商王朝方伯的政治特权,在西土大肆扩张,发展周的势力。从一个地方诸侯发展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注:《论语·泰伯》。)的方伯,到周武王时一举灭商,建立周王朝。
    1990~1993年,上村岭虢国墓地发掘。王伯玉觽(M2006:107)铭文2字:“王伯”(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上村岭虢国墓地M2006的清理》,《文物》1995年第1期。)。发掘者对此进行了研究,认为时代在殷墟中晚期。“王伯玉觹和玉管的原器主,由刻铭可知为商王之伯。但商的侯伯、方伯等很多,刻铭中的‘王伯’为何人,我们已无法确知。这2 件玉器出于周王同姓诸侯贵族墓葬中,我们推测‘王伯’是否就是‘周方伯’。据卜辞及古本《竹书纪年》等文献资料,商武丁时期就有‘周方’、‘周侯’臣服于商。其后,周在商西部逐渐强大。武乙、文丁之时,王季征伐诸戎,献捷于王,王命其为伯。王季卒,文王继之称为‘西伯’,周原卜辞称‘周方白(伯)’”。“依据2件王伯玉器的时代, 刻铭‘王伯’也可能指王季或文王。”“当然,王伯玉器也可能是其他王伯之物。虢国墓地所出商代玉器,如小臣玉器等,多数应为商人之物,是周人灭商时的战利品。这些战利品被周王分赐于同姓诸侯虢君。经过世代的流传,被葬于西周时期的虢国贵族墓葬中”(注:贾连敏、姜涛:《虢国墓地出土商代王伯玉器及相关问题》,《文物》1999年第7期;姜涛、 贾连敏:《虢国墓地出土商代小臣玉器及相关问题》,《文物》1998第12期,第48页。)。联系到周确为商王方伯的事实,我们认为前面的推测很有道理。但无论是否属于周王季或周文王,但周出现方伯是肯定的。
    西周的方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周天子主动册命的,如齐、卫、燕、鲁、晋等,这些诸侯国大多是周王朝直接分封的,与周有密切关系的同姓诸侯国,异姓诸侯国则是齐太公这样的功臣和联姻诸侯国。他们是周王朝统治四方的主要力量,担负控制某一方周围小诸侯国的任务,有明确的区域范围,其职责主要是政治与军事方面。另一种是西周被迫承认的,他们大多是反叛的或异姓诸侯国,由于其势力强大,周王朝没有力量迫使他们就范,所以用这种妥协、让步方法来加以拢络,如楚国、徐偃王等。
    下面举一些西周方伯的例子:
    齐国:《左传》僖公四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召公代表周王册命齐太公姜尚为方伯,齐是最早被命为方伯的诸侯之一。《左传》襄公十四年:“王使刘定公赐齐侯命,曰:‘昔伯舅大公,右我先王,股肱周室,师保万民,世胙大师,以表东海。王室之不坏,系伯舅是赖。今余命女环!兹率舅氏之典,篡乃祖考,无忝乃旧。敬之载,无废朕命!’”
    此条史料与金文的册命辞十分相似,是春秋时期,周王峙次册命齐侯充当方伯的册命辞,但此时周王已非彼时周王,这种册命同周王在城濮之战后对晋文公的册命一样,不但纯粹是形式,而且是在大国的威势之下册命的。
    1986年陕西安康发现的史密簋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史实。学术界有过深入的讨论,有些问题争论很大(注:张懋镕:《史密簋发现始末》,《文物天地》1989年第5期;张懋镕、赵容、邹东涛:《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文物》1989年第7期;李启良:《陕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 《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吴镇烽:《史密簋铭文考释》, 《考古与文物》1989年第3期;李仲操:《史密簋铭文补释》,《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张懋镕:《史密簋与西周乡遂制度--附论“周礼在齐”》,《文物》1991年1期; 李学勤:《史密簋所记西周重要史实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第2期; 王辉:《史密簋释文考地》,《人文杂志》1991年4期; 李仲操:《再论史密簋所记作战地点--兼与王辉同志商榷》,《人文杂志》1992第2期; 陈全方、尚志儒:《史密簋铭文的几个问题》,《考古与文物》1993第3期;沈长云:《由史密簋铭文论及西周时期的华夷之辨》,《河北师院学报》1994第3期;刘钊:《谈史密簋铭文中的“尸”字》,《考古》1995第5期;张永山:《史密簋铭与周史研究》, 《尽心集--张政烺先生八十庆寿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方述鑫:《〈史密簋〉铭文中的齐师、族徒、遂人--兼论西周时代乡遂制度与兵制的关系》,《四川大学学报》1998第1期。因篇幅关系,铭文与方伯的关系将另文研究。)。铭文中也反映了西周共懿孝时期(注:史密簋的年代有争议,大致在西周中期共懿夷时期。夷王三年时,周齐矛盾激化。)齐国继续充当东方方伯的史实。张永山先生指出:“史密簋的铭文载师俗、史密出征前,齐国已联合遂国扼守边鄙,抗击南夷的入侵,周王又命以齐师为主力组成东方联军围剿南夷,这说明齐国当时是周王朝在东方的侯伯之长,继续履行着太公时的时的权力和义务”(注:张永山:《史密簋铭与周史研究》,第97页。)。这说明此时齐国还能充当东方方伯的大任,据《史记·齐世家》到夷王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胡公徙都薄姑,而当周夷王之时。哀公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攻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淄。”此事发生在夷王三年,后齐国的力量才真正衰弱下去。其史密很的年代也只能在夷王三年之前。“直到终夷王之世,它仍无力担当保卫王朝东方安全的侯伯之长”(注:张永山:《史密簋铭与周史研究》,第97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