弍: (琱生簋) (曶鼎) (中山王方壶) (襄安君鈚) (陶汇3.658) (玺汇4095) (郭店·五行48) (郭店·语丛3.67) (上海·彭祖8) (说文古文) 弎: (陶汇5.407) (陶汇5.408) (陶汇5.115) (说文古文) 众所周知,《说文》“一”、“二”、“三”之古文分别作“弌”、“弍”、“弎”。由《说文》古文上推战国文字,可知“弌”、“弍”、“弎”所从“弋”旁本应作“戈”旁。“弋”与“戈”旁互作,古文字中习见⑧。再由战国文字上推至两周文字,可知“戈”旁本应作“戌”或“戊”旁。“戌”与“戊”旁互作,古文字中也不乏其例⑨。古人质朴,“弌”、“弍”、“弎”大概是他们用斧头计数而创造的文字。 基于这种认识,国差甔之“”可分析为从“戌”,从“一”,从“日”;相当于从“弌”,从“日”;即“一日”合文,隶定为“”,也未尝不可。另外,《海篇》:“,音脂”,义未详。其读音与“一”相近,是否与“”有关,待考。如果仅限于齐系文字资料中分析,“”确如王国维所推测为齐国月名之省,但是如果将其放在楚系文字资料中分析,则未必然。下面将湖北郧县新出唐国铜器铭文中纪时部分的辞例排比如次。 唐子仲濒儿盘“惟正月辛亥” 唐子仲濒儿匜“惟正月己未” 唐子仲濒儿鈚“惟正十月初吉丁亥” 非常明显,与“”位置相当的是“初吉”。但这不是惟一的选择,参见下列晚周铜器铭文。 栾书缶“正月季春元日己丑” 陈眆簋盖“惟王五月元日丁亥” 国差甔“国差立事岁丁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