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唐子仲濒儿匜铭文补释(4)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考古》 何琳仪 高玉平 参加讨论

吴姬匜“自作吴姬△匜”(集成10186)
    虖辝丘尚匜“虖辝丘尚之会△”(集成 10194)
    集成10186中的△旧释“賸(媵)”,或释“贵”(13),通“沫”。集成10194中的△右上从“金”,右下从“皿”,左上或以为与“匜”有关(14)。由于二字均不清晰,暂不讨论。
    一般说来,“会(沫)”后此字应该有统一的释读。诸家也都是按这一思路考虑的,然而人言言殊,大致有五说。
    1.释为“盥”(15)。
    2.释为“殄”,释从“皿”从“申”,均读“巹”,相当于“瓢”(16)。
    3.释为“臾”,认为“臾、匜同声,可通”(17)。
    4.释从“皿”从“臾”,是“匜”的异体,认为“也”、“臾”均属喻纽,可以通用(18)。
    5.释为“贵”,读“沫”(19)。
    第1说释“盥”,与字形显然不合,可以置而不论。第2说因未见新出资料,释从“申”,也可以理解。至于以无足之匜称巹,恐未必然。淅川下寺所出以邓匜、鄬仲姬丹匜无足,东姬匜有足。按传统器型学分类,有足与无足皆可称匜(20)。有学者认为匜可分四型,其中有一型无足,多属战国早期(21)(春秋后期已出现无足之匜)。以邓匜、鄬仲姬丹匜大概就是无足型的前身。第5说读“沫”,而其前的“会”、“”也读“沫”,这恐怕与器物自铭的通例不合。换言之,“沫某”二字不太可能是并列结构,而应是偏正结构。第3说、第4说多有可取之处,尽管“臾”与“匜”声纽相同,但是韵部较远,且无典籍异文为证。因此,该说尚有补充的必要。
    据笔者研究,“臾”、“曵”本一字分化(22),形音义等方面皆有证据。
    1.商周文字“臾”本从“臼”(双手),从“人”,会双手拖人之意。《说文》小篆“臾”和“曵”的形体都反映了这一点。
    臾
    曵
    具体来说,“臾”字所从“人”旁,在“曵”字中手臂与人体略有穿透而已。
    2.“臾”、“曵”的声母均属喻纽四等。
    3.《说文》:“臾,束缚捽扡为臾。从申,从乙(羊朱切)”,“曵,臾曵也。从申,声(大徐本作丿,兹据段注改。余利切)”。后者所谓“臾曵也”,正说明“臾”与“曵”义同。
    4.从“臾”与从“曵”得声之字训释相关。《说文》:“庾水槽仓也。从广,臾声。一曰,仓无屋者臾曵也。”《玉篇》:“,仓也。”又《广韵》:“,美石次玉。”《说文》:“,石之似玉者。从玉,曵声。”战国古玺“庾”字,从“广”从“曳”(《玺汇》2848~2864),其“曳”旁右上加一撇笔为饰。
    凡此说明,第3说、第4说所释“臾”,似可改释“曵”。
    唐子仲濒儿匜,上方应隶定“曵”。至于其下方又从“廾”,乃“曵”之繁化。然则这类从“舁”之乃“拽”之或体,参。《慧琳音义》卷31:“牵拽”,注:“拽,本作曵”。《慧琳音义》卷36:“披拽”,注:“拽,拖也”。前述第 5说认为与《古文四声韵》(去声八)引裴光远《集缀》“贵”字形体吻合,颇具慧眼。不过这是由“遗”之初文与“臾”、“曵”形音相混所造成的。参见下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