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古代史 >

契丹贵族大会钩沉(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8 《历史研究》 李桂芝 参加讨论

二、贵族大会的内容与程序
    契丹人的贵族大会,主要是选举大汗-皇帝和讨论战争、议和以及其他与契丹社会、国家关系重大的问题。建国前,有关记载十分简略,很难据以做出任何判断。现将建国之际和建国后有关会议的情况列举如下,以便考察。
    (一)选汗大会
    《契丹国志·契丹国初兴风土》所载“三年一会,于诸部内选雄勇有谋略者,立之为主,旧主退位,例以为常”,是对这种贵族大会的简单记录。唐初,大贺氏联盟时期,首领由大贺氏家族内选举产生,联盟首领的世选制确立。至遥辇氏联盟首领阻午可汗时,制定了联盟首领的即位仪式--柴册仪,也称燔柴告天。它是以烟焰传达信息于天的仪式,是在契丹旧俗的基础上参考和借鉴中原古礼逐渐形成和完善的。至此,联盟首领不但由公选进而变为世选,而且有了正式的即位仪式,选汗大会的程序和仪式逐渐完备。这既是契丹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
    关于建国之际和建国后贵族大会的情况,对零星的记载进行一些分析、综合和总结,还可以理出一些脉络来。
    首先考察一下推举耶律阿保机为联盟首领的情况。906年十二月,遥辇氏“痕德堇可汗殂,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注《辽史·太祖纪上》。),是推举阿保机的贵族大会的记录。“奉遗命”虽不可尽信,由群臣(部分或全部契丹贵族)参加的贵族大会应该是举行过的,他们或是迫于耶律家族的权势,或是出自内心的拥戴,共同推举了阿保机。这次契丹贵族大会与前此各次会议不同之处在于,它突破了联盟首领自遥辇氏家族世选的成规,使联盟首领的被选举权自遥辇氏家族转移至耶律氏家族。对传统的这一突破,阿保机是颇费了一番踌躇的。《辽史·耶律曷鲁传》对此有一段具体、生动而又详细的记录,现转录于此,可作为贵族大会决策过程的一例:
    会痕德堇可汗殂,群臣奉遗命请立太祖。太祖辞曰:“昔吾祖夷离堇雅里尝以不当立而辞,今若等复为是言,何欤?”曷鲁进曰:“曩吾祖之辞,遗命弗及,符瑞未见,第为国人所推戴耳。今先君言犹在耳,天人所与,若合符契。天不可逆,人不可拂,而君命不可违也。”太祖曰:“遗命固然,汝焉知天道?”曷鲁曰:“闻于越之生也,神光属天,异香盈帷,梦受神诲,龙锡金佩。天道无私,必应有德。我国削弱,齮龁于邻部日久,以故生圣人以兴起之。可汗知天意,故有是命。且遥辇九营棋布,非无可立者;小大臣民属心于越,天也。昔者于越伯父释鲁尝曰:吾犹蛇,儿犹龙也。天时人事,几不可失。”太祖犹未许。是夜,独召曷鲁责曰:“众以遗命迫我。汝不明吾心,而亦俯随耶?”曷鲁曰:“在昔夷离堇雅里虽推戴者众,辞之,而立阻午为可汗。相传十余世,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委质他国,若缀斿然,羽檄蜂午,民疲奔命。兴王之运,实在今日。应天顺人,以答顾命,不可失也。”太祖乃许,明日,即皇帝位。阿保机并非不愿做联盟首领,但在传统面前,他不能不有所顾忌。所谓“召曷鲁责曰”云云,实际上是在做思想和舆论准备,是在搜索说服决策者们的理由。而“君臣之分乱,纪纲之统隳”,也即遥辇氏衰微而耶律氏兴起,则是这一变革的社会条件和实力基础。这既是对传统的部分否定,也是耶律氏家族地位上升的结果。
    这一突破,对契丹社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它却没有一次到位地导致最高统治权力的世袭,其被社会所承认的直接结果是为耶律氏家族成年男子开辟了一条通往联盟最高权力的道路,因而也引起了耶律家族内部特别是阿保机兄弟间的纷争。
    五代时期中原割据势力的争夺,给契丹人提供了向中原发展势力的契机,而对中原事务的参与,又扩大了契丹贵族的眼界,激发了他们更大的政治、军事雄心和野心。他们不再满足于按游牧社会传统充当部落联盟的首领,也不甘于定期受代。于是,围绕着汗位继承问题,在阿保机与诸弟之间展开了反复的殊死较量,虽然两者所追求的都是契丹社会的最高权力,但由于他们的地位和处境不同,这种角逐遂以维护和打破传统的形式展现出来。
    907年,阿保机取代遥辇痕德堇为联盟可汗,按传统,910年应该举行选举新可汗的贵族大会。但是,阿保机无意受代,因为“汉人教阿保机‘中国之王无受代者’”(注《新五代史·四裔附录》;又《资治通鉴》卷二六六胡三省注引贾玮《备史》则有更具体、生动的记载。)。而按照世选的原则,诸弟享有替代阿保机成为联盟最高首领的特权,不举行选汗大会,直接影响了诸弟的前途。他们不肯放弃传统赋予的权利,到了阿保机任职的第五年,再也无法按捺追求最高权力的欲望,终于祭起了捍卫传统的大旗。《辽史·太祖纪》只说“诸弟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谋反”,却没有说明他们“谋反”的原因、方式和具体行动,实际上他们可能是私下酝酿和筹备召开选汗大会,以期达到取代其兄的目的。当阿保机从告密者处得知消息后,他“不忍加诛,乃与诸弟登山刑牲,告天地为誓而赦其罪。”(注:《辽史·太祖纪上》。)
    为什么“不忍加诛”?我认为不是“不忍”,而是“不能”,或者是“不许”。因为诸弟是依据传统和惯例行事的,他们有这个权利,他们的行动受传统和习惯的保护。为什么“登山刑牲,告天地”?所设之“誓”内容如何?当初修实录者如果不是因为不掌握实情,就是“为尊者讳”了。我推断阿保机此时准备不足,还不能与传统公开决裂,故而采取缓兵之计,向诸弟做出了召开大会进行选举的保证,这就是“刑牲”、“为誓”的记载所没有披露的内容。从第二年十月剌葛“复与迭剌、寅底石、安端等反”的情况看,是阿保机没有履行诺言,所设之“誓”没有兑现。于是诸弟在阿保机征阻卜回军的路上,“以兵阻道”,强行拦截他赴会。显然,他们已经做好了召开选汗大会的安排,一旦阿保机赴会,就不得不交出权力。为扭转被动局面,握紧手中的权力,阿保机既不赴会,也不与诸弟正面交锋,而是“引军南趋十七泊。是日燔柴”。阿保机可能取得了随军部分将领的认可,草草地举行了“燔柴”仪式。“燔柴告天”仪式当于联盟长中选之后举行,阿保机举行这一仪式,无非是要给人造成一种他已经连选连任的印象,从而取得传统的保护,使诸弟陷于被动。这一做法也居然能震慑诸弟,使他们不得不“遣使谢罪”,同时阿保机还为自己争得了又一次表示宽容的机会(注:《辽史·太祖纪上》辽太祖六年十月载:“上犹矜怜,许以自新。”)。但不久,诸弟识破了乃兄的阴谋,他们一方面仍然积极筹备召开选汗大会,一方面做出了进行武装夺权的安排。913年,诸弟间的权力分配完成,剌葛将出任联盟长,迭剌为奚王(注:《辽史·太祖纪上》太祖七年三月载:“弟迭列哥图为奚王,与安端拥千余骑而至,给称入觐。”透露了如果剌葛夺权胜利,则奚王一职当属迭剌。)。于是诸弟分别行动,剌葛“引其众至乙室堇淀,具天子旗鼓”,准备自立;迭列哥(迭剌)和安端以“入觐”的名义,拥兵前往截持阿保机赴会;寅底石引兵“径趋行宫,焚其辎重、庐帐,纵兵大掠”(注:《辽史·太祖纪上》。)。这次,阿保机已经有了较充分的准备,他使人扬言将亲征剌葛,迫使其远遁;拘留了迭剌和安端,收编了他们的武装;其妻述律氏遣将迎击寅底石,夺回了天子旗鼓,取得了武装保卫权力的初步胜利。接着,阿保机引众“至土河,秣马休兵”,等待时机,率众北追。经过长达四个月的实力较量,诸弟的反叛又以失败告终。阿保机再一次表现出了兄长的宽容,对诸弟仍“不忍置法,杖而释之”(注:《辽史·太祖纪上》。)。这显然还是由于传统的力量。
    即使在实力较量中取得明显的优势,也不足以抵消贵族大会传统根深蒂固的影响,召开贵族大会以确定最高权力的归属仍是契丹贵族们合理、正当的要求,通过贵族大会推举的可汗才具有合法地位。正因如此,以致于雄强如阿保机者,也不得不数次拖延、妥协甚至让步,对诸弟的“反叛”行为一忍再忍。同时,诸弟一再争权又使他决心自立为帝,“变家为国”,以摆脱传统势力的制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